新闻提示
一个从1986年诞生的梦想,苦撑26年之后,终于被印度自己放弃了。6月17日,印度国防部宣布,放弃生产为LCA“光辉”MK-2战斗机研制的国产“卡弗里”涡扇发动机,转而使用美国进口的GE-F414发动机。毫无疑问,对于印度军工来说,这是一个令人沮丧的消息。
最初梦想坚定美好
“卡弗里”涡扇发动机在印度的正式编号是GTX-35VS。早在1986年,印度的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就准备开发一款国产航空发动机供“光辉”战斗机使用。当时“光辉”原型机使用的是美国F-404发动机,印度设想如果国产发动机成功,就可以替换美式发动机。
早在1977年印度就已经开发出了一种GTX37-14U涡喷发动机,这是印度第一种国产航空发动机,随后又以此为蓝本,开发出了涡扇型号GTX37-14UB。后来印度又回到了涡喷发动机的轨道上来,开发出了GTX-35发动机。
尽管开发GTX-35的印度燃气涡轮研究院对这个型号并不满意,但在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的牵头下,还是决定以GTX-35为蓝本开发供“光辉”战斗机使用的涡扇发动机:GTX-35VS,代号“卡弗里”,名字取自印度国内一条著名的“圣河”。
1989年4月,“卡弗里”开发项目正式启动。印度政府当时计划用8年左右的时间、7600万美元的资金来完成国产发动机的研制。
现在来看,当时的印度根本没有认识到航空发动机研制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且不说8年时间对于印度的技术基础来说是否够用,仅项目资金就欠得太多。而当时国际上开发一种新型航空发动机,大概要耗资20亿美元左右。
随即,印度这个看似雄心勃勃的发动机项目,就迅速消失在印度大干快上的军备更新大潮中。
1996年,按照计划“卡弗里”应该接近研制成功,但实际上它才刚刚开始原型机的试车。2002年,开始有消息传出“卡弗里”在试验中屡次发生“喷叶片”的致命事故,因此印方不得不向法国斯奈克玛采购发动机叶片和数字控制装置。
研发现实一波三折
尽管印度的“光辉”战斗机生产屡屡突破原有的时间控制节点,但悲催的“卡弗里”仍然没有在2004年赶上来安装到“光辉”的生产型号,印度不得不把40台发动机的合同给了美国人。
2006年,印度特别花巨资请来法国斯奈克玛公司帮助解决“卡弗里”的技术问题。一年以后,“卡弗里”项目就被分拆成K-9和K-10两个部分,其中后者就是和法国斯奈克玛公司合作开发“卡弗里”。印度媒体曾经宣称,新“卡弗里”基于法国的M88涡扇发动机技术。如果开发成功,对印度来说也是个利好消息。问题是,在印度,很多事情只能是“如果”。
迟迟赶不上国产战机的研发进度,“卡弗里”只能一次次向外界打舆论战,不断抬高自己的性能水平。
按照印度方面初期披露的信息,“卡弗里”发动机只是一种低涵道比、带有加力燃烧室的涡扇发动机,含有6级高压压气机和3级低压压气机,基本技术水平与当时美国F-404相当。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国外技术的介入,“卡弗里”指标也逐渐强悍,居然可以和欧洲的EJ-200、法国M88发动机并驾齐驱。到后来,印度方面甚至宣称“卡弗里”将采用矢量喷口和加大推力来让LCA具有超机动性和“超音速巡航”的能力。在印度的计划里面,装备“卡弗里”的“光辉”战斗机俨然已经成了牛气冲天的四代战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