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歼-8喷气式战斗机 研制之路充满艰辛

来源:微军博 作者: 发布:2019-04-04 13:20:44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1964年5月,沈阳飞机设计所提出了新型歼击机的设计构想:突出高空高速性能,增大航程,提高爬升率和加强火力。1965年5月17日,新型歼击机的战技指标和研制任务被批准,并正式命名为歼-8。1969年7月5日,沈阳飞机公司制造的中国歼-8喷气式战斗机首飞成功。

主要战术技术性能:

乘员:1人

机长:19.25米(不含空速管)

翼展:9.34米

机高:5.41米

动力装置:2台涡喷7甲涡轮喷气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4400千克力,单台加力推力6000千克力

实用升限:20800米最大平飞速度:2693千米/时(高度≥13600米)

武器装备:23毫米航炮2门,PL-2/2乙空空导弹2或4枚,火箭弹发射器2或4组

 

研制之路:艰辛探索和不懈追求

歼-8是中国高性能战斗机由引进仿制向自行研制发展的过渡。在仿制歼-5、歼-6和歼-7的过程中,中国航空工业已经打下了一定的技术根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更是培养了一支支精干敬业的人才队伍。怀揣着让自己的飞机飞上蓝天的梦想,中国航空工业的先驱们,凭着一腔激昂的报国热情和一股执拗的不屈精神,开始自行研制新型战机。1965年5月17日,新型歼击机的战技指标和研制任务被批准,并正式命名为歼-8。从此,中国航空工业走上了一条自行研制高性能战斗机的全新道路。

歼-8原型机首飞成功——

1965年9月,设计工作全面展开。总的设计思路是稳中求胜,以歼-7飞机为基础进行改进,确保自行进行飞机研制的可行性。按照确定的设计方案,采用机头进气样式,按照大后掠角、小展弦比、薄三角翼、下平尾、双腹鳍的空气动力学布局形式,并使用两台改进的涡喷-7发动机......一系列的设计思路和方案逐渐清晰,歼-8飞机的全貌逐步完整地呈现在中国人自己的图纸上,并一步一步实现在生产线上。

1965年12月,歼-8飞机的木制样机通过审查,次年3月进行现场设计,1967年初工厂开始试制,1968年7月,首批两架歼-8飞机总装完毕,1969年7月5日,试飞员尹玉焕驾驶歼-8原型机首飞成功,中国人自行研发制造的飞机终于冲上了蓝天。

攻克空心叶片铸造技术难点——

通往成功的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可每一个脚印都铭记航空工业先驱们的艰辛探索和不懈追求。单从发动机来讲,为了满足歼-8飞机高空高速的设计要求,必须加大原有歼-7发动机的推力,如果增大发动机推力,涡轮前温度就必须提高约100摄氏度。为了解决叶片耐高温的问题,621所副所长、铸造专家容科提出采用空心气冷叶片,并与沈阳金属研究所、沈阳发动机设计所等单位通力合作,协力攻关。当时国外刚刚研发出这项技术,处于高度保密状态。沈阳金属研究所著名金属学和材料学专家师昌绪放出豪言:凡是人家能做的,我们肯定能做。在他的主持下,多方面技术力量会集到一起,攻克了空心叶片铸造的所有技术难点。1966年,中国第一片铸造多孔气冷镍基高温合金叶片研制成功,并安装在发动机上试车成功。中国就此成为世界上较早在航空发动机上采用铸造空心叶片的国家之一。

解决翼面颤振问题——

歼-8飞机在研制中遇到了翼面颤振现象,飞机总设计师顾诵芬亲自主持参加了高速风洞飞机模型油流试验、地面共振试验等,在各方面专家和技术人员不断调整飞机外形结构、装置和气动布局等因素的过程中,试飞员鹿鸣东不顾危险反复试飞,直到彻底解決这个问题。谈到危险,鹿鸣东曾说:“对我们飞行员来讲,生死问题早已经解决了。需要我们怎么试,我就去飞。”之后,飞机又出现了跨声速时振动的现象,从没接受过飞行训练的顾诵芬三次搭乘鹿鸣东驾驶的歼教-6型教练机,近距离尾随歼-8飞机飞行,在空中进行观察和拍摄,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最终彻底解决了振动。

作为自主产权第一机,歼-8放飞的是国人的梦想,挺起的是国人的脊梁。歼-8飞机的研制之路充满艰辛坎坷,中国航空工业的先驱们,用激情、热血甚至生命,生动诠释了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牺牲奉献的科技报国精神。

现陈列于军博展览大楼一层兵器大厅的中国造歼-8歼击机

观众参观中国造歼-8歼击机

责任编辑:赵阳

相关稿件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