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铠甲”-SA防空导弹系统
“道尔”-M2DT防空导弹系统
5月27日,俄罗斯《消息报》网站报道,配备搜索与跟踪系统的伊尔-38N反潜机投入北极战斗值班。这预示着俄军又增加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极地武器装备。
与中低纬度地区的武器装备不同,极地武器装备在耐酷寒、涉冰河、过雪野等方面有着特殊要求。近年来,俄罗斯研发和列装极地武器装备步伐加快,成效明显。前不久,他们甚至首次对外国记者开放北极地区的“三叶草”军事基地,向几十家外国媒体高调展示其先进的极地武器装备。
那么在北极这片新“热土”上,俄军在应对威胁和遏制爆发军事冲突风险方面,有哪些极地武器装备可以倚重?它们的战力如何?今后的发展将呈现出哪些特点?请看——
“高”“冷”武器装备集中亮相
不知您是否还记得,在2017年俄罗斯举行的胜利日阅兵活动中,受阅武器装备出现了明显的不同:除了传统的墨绿色涂装,还有一些涂刷白底黑灰纹相间“极地迷彩”的特种装备亮相。
之后的2019年年初,俄首个大型北极军事基地在科捷利内岛竣工。随之,俄军在这个被称为“三叶草”的军事基地集中展示了部分极地武器装备。
“铠甲”-SA防空导弹系统就是其中之一。它装配有18个单元的57E6地空导弹发射器,可有效拦截、打击来自1.2~20千米范围、5~15000米高度的各种中低空目标,尤其是小型军用无人机。
与其它地区部署的防空导弹系统不同,“铠甲”-SA突出了适用于高纬度地区、耐寒冷抗冰雪的特点。它装有先进的热传感装置,能够适应极地严酷的环境,在-50℃的极寒天气里,也能在一分钟之内开启并正常运转。
这种阅兵活动时亮出的新装备,只是俄罗斯极地武器装备发展的缩影。在此之前,俄军就已经研制、列装了不少“高”“冷”的极地武器装备。
近年来,俄罗斯通过改进苏-34、图-95等战斗机,研制适应北极地区气候及地理条件的特种飞机,不断加强极地空中监控和作战力量。
2018年12月,俄武器制造商卡拉什尼科夫集团展示了ZALA极地无人机。这型无人机能够在北极地区遂行侦察、识别任务,收集一定范围内舰船、飞机的信息。
“棱堡”反舰导弹系统具有射程远、反应速度快等特点,能够覆盖超过600公里的海岸线,有效打击300公里范围内的舰船。采用复合制导方式时,该系统使用的改进版“红宝石”超声速反舰导弹,命中精度可达4~8米,突防能力很强。
在“棱堡”反舰导弹系统已有战术技术性能基础上,俄罗斯对它进行了改装,使其更加适应在北极地区使用,用来打击来犯的各型敌方军舰。
纵观近年来俄在北极地区部署的武器装备,不难发现,其极地武器装备正呈现出快速发展、整体推进的特点。
适应极地特点“量身”设计打造新装备
俄罗斯有着长达5600公里的极地海岸线。为维护本国利益,俄罗斯加大了对具有破冰能力专业战舰的研发力度。在驱护力量建设上,俄海军已经订购了两艘23550型护卫舰。该型战舰具有1.5米的破冰能力,配备1门100毫米口径的舰炮,搭载8枚反舰导弹。
在破冰船队建设上,俄拥有46艘破冰船,其中7艘为核动力破冰船,另外还有12艘正在建造之中。
为提升在极地环境中的机动能力,俄罗斯组织力量研发了DT-30PM铰接式履带全地形运输车。它的重要部件均装有加温器。无论是在-50℃的极寒天气里,还是在雪野和冰面上,它都能正常工作。
“铠甲”-SA防空导弹系统就采用了DT-30PM履带式底盘,这使得“铠甲”-SA能在野战条件下蹈冰碾雪执行作战任务。
DT-30PM同样是“道尔”-M2DT防空导弹系统的“座驾”。在它的“背负”下,“道尔”-M2DT防空导弹系统实现了在冰层、雪上等复杂地形条件下机动作战,可有效摧毁直升机、无人机等目标。
这种集成,体现了俄极地武器装备设计研制体系化的特点。
这种体系化设计的思路还体现在其它方面。为清除大面积雪堆和浮冰、铺设道路,俄北极部队装备了特种装甲推土机。这种推土机装有“专属”发动机,发动机可在-60℃的低温下正常运转。在敌方火力打击下,这种推土机也能保障道路通行及装备快速疏散。
北极地区通信定位设施不足,俄军在极地新式武器装备上装配了导航系统,这些导航系统在没有卫星信号时仍能正常运行。
在“三叶草”军事基地内部,俄军定制了极地“专属”车库。这些车库装有通风和保温装置,可以保证作战车辆在紧急情况下,不需要预热直接进入战斗状态。
前不久,俄罗斯还利用浮动核电站解决了北极部队长期以来存在的供电难题,这标志着其保障作战能力又有新提升。
立法推进极地武装力量装备建设
从个别武器的研发、改进到系统化发展武器装备,从单纯的作战力量建设到完善相关保障辅助设施,俄罗斯在极地武器装备研发、列装方面明显快人一步。
之所以能如此,一个重要原因是,俄罗斯善于通过立法占据法律和道德高地,从国家层面排除俄军加强极地军事存在、研制列装极地武器装备的制度障碍。
俄罗斯是最早制定北极政策原则的国家之一。早在2001年,为明确自身在北极地区的国家利益,他们就出台了《俄罗斯联邦在北极地区政策依据》的文件草案。2008年,时任总统梅德韦杰夫批准《2020年前及更长期的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国家政策基本原则》。这一政策原则成了其在北极地区维护、拓展国家利益的法理依据。
2014年,俄联邦新版《军事学说》向外界公布。新版《军事学说》明确将在北极地区建立和发展军事基础设施、研制部署极地武器装备作为俄武装力量发展的首要任务。
2015年,俄罗斯总统普京批准新版《俄罗斯联邦海洋学说》,强调要为北极部队专门研制新一代特种新式装备,包括水面舰艇、潜艇、核动力破冰船等。
从法律出台到制定规划,俄在北极地区的武器装备发展和规划思路愈发清晰,极地武器装备研制、列装也按照计划稳步推进。有专家表示,当前,在8个主要北极周边国家中,俄在北极的军事实力稳居首位。
前不久,为保障伊尔-76、米-26等大型军用运输机的安全起降,俄在苏联时期遗留的13座机场基础上,开始升级改造和新建极地军用机场,并拟于2020年前拨款5.9亿美元用于升级相关军事基地的基础设施。
可以预计,今后,俄军极地武器装备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上都将继续增加,不会因外部干扰而动摇或转移。这也意味着,这一地区的博弈将会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