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军人风采>>英模人物 >>正文
肖颖彬:坚守信仰深受信赖的人民好军医
来源:中国军网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09日16:39

 

2008年5月14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新桥医院举行抗震救灾医疗队出征誓师大会,图为肖颖彬正在请战旗上签名。郝鸿博摄

 

    二、他医德高尚,始终捧着一颗爱心为病人,把科室作为践行党的宗旨、密切党群关系军民关系的连心桥

    肖颖彬始终恪守“不受尘埃半点侵、全心全意为病人”的行医理念。他说,“人民军医代表着党的形象。我们对患者多一份真诚,他们就对党多一份信任。”

    那是肖颖彬刚当主任不久的一天,他正准备下门诊,一个老人怯怯地来到面前,希望给他的小孙子看病,但来晚了,没有挂上号。肖颖彬顾不上饥肠辘辘,马上把他们请进诊室,认真地为小男孩做了检查,确诊孩子需要手术后,安排爷孙俩住进了病房。在病房中,肖颖彬了解到孩子的父母为了给他治病,双双离开家打工,勉强凑够了医疗费,但连回家照顾孩子手术的路费都没有,只有让孩子的爷爷带到医院。查房时肖颖彬看到老人和孩子吃的是酱油拌米饭,没有一点菜。但这个老人还悄悄塞给肖颖彬200元钱,说不给红包放心不下。肖颖彬成功给孩子做了手术后,把红包还给了老人,还从家里拿了些鸡蛋给孩子增加营养,科里同事们也给他们送来了自家的饭菜。孩子要出院时,老人瞒着医护人员给科室订做了一面锦旗,他们自己则准备搭便车回家。肖颖彬说,买锦旗的钱是你们的生活费,为什么不用这些钱给孩子买一些营养品呀?老人感激地说:“你们治好了小孙子的病,又对我们这么好,我不知道该如何感谢你们,心里过意不去啊。”

    肖颖彬和支部成员开会商量,科室出钱“买下”这面锦旗,他自己给老人和孩子买了回家的火车票。随后召开病员和家属座谈会,公开说明科室所有人员不收红包,也不收锦旗,希望他们用做锦旗的钱给病人增加点营养,会更让医护人员感到高兴。后来,肖颖彬把这些规定,作为重要内容纳入住院患者宣教的讲座中,让患者和家属了解心外科的规矩。

    肖颖彬常告诫科室人员:“我们每收一个病人的红包,就会毁坏一次党的形象。”一直以来,肖颖彬带领科室人员坚持做“适度检查”,开“透明处方”,动“阳光手术”。公示每台手术的时间安排、主刀医生和责任护士;在确保疗效的前提下,不用高档药、过量药,药占比控制在18%以下,远低于国家卫计委对三甲医院要求的43%的标准。他常讲:“听诊器里有良心,手术刀下含真情,处方权里见真情。”从医35年,没收过一个红包,而且要求科室连锦旗也不能收。他说:“收一面锦旗,就会让贫困患者饿几天肚子。”他平均每天工作在14小时以上,几乎没有休过完整的节假日。几十年如一日,只要不出差,坚持每天巡视病房、查看危重病人、指导诊疗工作。每天凌晨1、2点,他还要到重症监护室查看病人。他叮嘱医护人员:“凌晨是病人术后恢复的关键点,如果这个时候能去把把关,就会把危险因素降到最低点。我们要以‘用心’,换取病人的‘放心’。”

    正是这样的用心尽心,也赢得了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和支持。黄进超小朋友是1996年底因患严重先心病住进心外科的,孩子送来时,病情已经非常严重,奄奄一息。肖颖彬带领医护人员全力施救,他和另一名医生王学锋轮换守候小进超,几乎24小时不离病房,以便孩子出现危险时能够得到及时救治。他们困了,就在病床旁打个盹儿;饿了,就请其他同事帮忙送个盒饭到病房……就这样守了1个多月,几次将孩子从危险中抢救回来。由于当时条件有限,孩子也错过了最佳手术治疗时机,最终还是没能挽回孩子的生命。孩子妈妈伤心欲绝,但却一点没有责怪医生,反而跪到肖颖彬面前表达感谢:“这一个月来,我看到了你们是怎样尽心尽力抢救孩子的,我对你们没有一点怨言只有说不尽的感激!”后来,黄妈妈还经常推荐病人找肖主任看病。

    李雨桑是心外科开展的第一例1岁左右婴幼儿复杂先心病手术的患儿。谈起当年的经历,雨桑妈妈至今激动不已:“孩子的命是肖主任在病床旁一天天守出来的呵!”她说:“手术后,肖主任在监护室整整守了小雨桑7天7夜,出监护室那天,我摸到孩子腿上肉嘟嘟的,一下子紧张起来,说‘肖主任,孩子腿怎么肿了?’肖主任赶紧察看,笑着告诉我‘哪里是肿?是长肉了!’我再仔细一看,孩子真是长胖了,我也笑了,笑着笑着眼泪却流下来了,而这时,我也才发现肖主任却瘦了,脸颊都凹下去了!”雨桑妈妈在诉说中几度哽咽,最后她说:以前对医生护士这个职业没什么概念,经过了这一次后,才知道他们是多么的不容易,十几年过去了,肖主任他们那种敬业、尽责和对病人的关爱,一直让我们铭记在心。现在孩子非常健康,我们已给李雨桑改名为“李好”,就是希望她记住,是像肖主任那样的好军医给了她第二次生命,希望她以后也能做一个像肖主任那样的好人。

    2000年,一名严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22天仍处于呼吸机依赖状态,绝望的父母扔下孩子走了。但肖颖彬却带领医护人员不离不弃,经过30多天的精心救治,孩子终于脱离危险。当肖颖彬将康复的孩子送回他父母身边时,孩子的父母泣不成声、千恩万谢。肖颖彬劝导他们说:“如果你生了一个健康的孩子,这是上天给你最好的礼物,如果你生了一个生病的孩子,这是上天给你最特别的礼物,需要你特别的关爱。”新疆某边防仓库一名士官的儿子成功手术后,这名士官试图用各种方法表达谢意,送的红包被退回,买的水果被提了回来,定好的饭局没有人参加,后来听说连锦旗也不收。看着孩子在医生护士的精心呵护下一天天恢复健康,他开始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敬意,把在心外科的所见所闻写成27封4万多字的“日记式”感谢信。他说,要把这个日记作为孩子18岁的生日礼物,鼓励儿子报考第三军医大学,当一名像肖颖彬这样的人民军医。

    肖颖彬始终把患者当亲人。一位春节期间仍在心外科住院的老婆婆说:“大年初一我儿子都还没有给我送早饭来,肖主任就给我端来了热腾腾的饺子。” 每年六一儿童节,肖颖彬总是安排为住院的孩子们送上节日小礼物……有一次,肖颖彬成功实施连体婴儿分离手术的一对患儿来院复查,长途颠簸使他们全身上下脏兮兮的,发出一股酸酸的奶臭味,肖颖彬却毫无顾忌地一把抱起,亲热地摸着两个小家伙的脸蛋,那高兴的样子,就像父亲抱起自己宠爱的孩子;一位老太太曾在病房走廊叫住肖颖彬,说自己的脚有些不适,他马上蹲下来,帮老人卷起裤腿,脱下袜子,双手捧起老人的脚,仔细察看,一连串的动作显得自然流畅,就像儿子对自己的母亲一样……点点滴滴记录着肖颖彬对病人那种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温暖,也映衬了他对病人亲人般的亲情真爱。

    肖颖彬因长期低头手术,颈椎间盘严重突出,同事和家人多次催促他去治疗,他总是忙于工作一推再推。直到2009年初,病情加重,差点晕倒,才被同事强行送到骨科做了椎间盘摘除术,并置入钢板固定。术后第10天,心外科收治了一位需要做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危重患者,希望由肖颖彬主刀。为了不让患者失望,他不顾劝阻,带着颈托,冒着钢板移位的风险,为患者进行了4个小时的手术,挽救了患者的生命。与他同事20多年的护士长刘晓莉说:“他就是这样一个可以用自己的健康去换取病人生命的人!”

    一次,一名患有严重心脏病的患儿,经肖颖彬仔细诊断后建议分期手术,但患儿的父亲不同意,多次沟通都没能达成共识。后来这位父亲带着孩子到别的医院治疗,孩子却在手术台上停止了心跳。这时,这位父亲才明白肖颖彬治疗方案的正确性,于是又找到肖颖彬,想请他证明施行手术的医院在治疗上有失误,肖颖彬没有同意。悲愤中的患儿父亲没能如愿,就迁怒于肖颖彬,上网发帖指责他延误了孩子的治疗。面对这样的错怪,肖颖彬没有去反驳,只是淡然地说:“他的亲人去世了,心里肯定非常痛苦,让他骂一骂、发泄发泄情绪,能够缓解一下内心的悲痛,这点委屈我们做医生的应该承受。而且,如果当时我的说服技巧再好一点,跟患儿父亲的沟通再好一点,能把他留下来手术,说不定这个悲剧就能够避免。”为了提示医护人员加强医患沟通,肖颖彬专门在科里挂了很大一幅宣传画。上面写着一首诗《微笑》:一个微笑,花费很少,价值却很高,给的人幸福,收的人以谢相报……没有人富,富到对它不需要;也没有人穷,穷到给不出一个微笑……肖颖彬认为,理解与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病人多一点理解,就会给社会多一份关心,对患者多一点宽容,就会给社会多一份和谐。

    在肖颖彬的影响下,心外科的同志每次遇到有困难的病人,都会自发组织起来帮助。他们自己在护士站设立了一个“爱心箱”,大家平时有了零钱,就投进去,作为资助贫困患者的“基金”,这个“爱心基金”虽然并不多,却已为不少患者解决了饭钱、路费。科室还义务为新疆、西藏、云南、贵州、重庆等地贫困家庭的1800余名疑难复杂先心病患儿实施了手术,成功率达100%。在科室设立的“意见墙”上,患者贴上去的却都是感谢信。他们有的写道:“回想18年前的经历 至今对军医二字心存尊崇与感激!”有的写道:“你们给了我爸爸第二次生命,我们子女无以为报,只能在今后怀着对党、对军队的感恩之情加倍努力工作。”还有一名90后女孩说:“有人认为90后是冷漠的一代,但经过这段时间的洗礼,你们让我学会了感恩,你们的精湛医术和对病人无微不至的关爱,让我从心里佩服你们的妙手仁心。” 从这一句句发自肺腑的话语中,我们看到了群众对党和军队的信赖和感激,看到了子弟兵和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肖颖彬和他的团队正是这样用仁心大爱,在当下饱受质疑的医患关系中架起一座党和人民血肉联系的“心”桥。

(编辑:宣琦)
相关图片

医疗保健组结合培训展开演练

黎巴嫩当地时间2014年2月2日,白雪皑皑的戈兰高地山下UN城(即联合国维和部队集中居住地),气温骤降,狂风乍起,成都军区总医院赴黎维和医疗队开展了一场应急医疗救援实兵演练。田华摄

我赴黎维和医疗队开展应急医疗救援演练见闻

陕西某预备役后勤保障旅日前开展实兵实装演练,检验医疗防疫应急救援能力。图为预备役官兵在开设野战救护所。 赵山学

第三批护航编队副主治医师检查医疗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