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除阻挡在路面的巨石。
2015年4月25日,灾难突降,尼泊尔8.1级强震波及我国西藏聂拉木县等多个地区,道路断通,物资受阻、群众被困,毗邻口岸的樟木镇俨然成了“生命孤岛”。
地震发生后,驻西藏武警某部交通三支队紧急启动应急预案,从西藏林芝波密县和阿里萨嘎县两个方向第一时间投入兵力和机械奔赴抗震救灾现场。在圆满完成了国内道路抢通后,应尼泊尔政府请求,经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迅速组建“中国武警交通救援大队”,分别从樟木口岸和吉隆口岸出境,赴尼泊尔执行道路抢险救援任务,部队仅用118小时就打通了这条生命大通道,实现了中尼公路全线贯通。此次救援,是武警部队组建以来首次执行跨国救援任务,充分展示了中国的大国担当和中国军人的良好形象,赢得了世界各国的一致赞誉。
3年后的今天,当笔者再次站在樟木口岸的友谊桥上,国门依然巍峨,界碑静静矗立,旁边波曲河奔腾不息的哗哗水声,仿佛凯旋归国的番号声依然萦绕耳边。樟木镇是中尼两国边贸往来的重要通商口岸,也是进入尼泊尔的必经之道。从聂拉木县出发到樟木,一直是崎岖下坡的“回头弯”山路,短短35公里的路,都得行驶近1个多小时,而最危险的友谊隧道至友谊桥13.6公里路段,一边是临江的陡峭悬崖,一边是垂直的险峻高山,伴随着落石、塌方不断,如果驾驶技术不过硬,随时会发生意外导致车毁人亡,而道路2中队,就主要担负这13.6公里道路的养护保通任务。雪崩、泥石流、山体塌方、道路沉陷等灾害频发,对这里的官兵们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
想起当时的经历,带着官兵徒步巡路组织养护作业的代理排长张龙还历历在目。“地震时是周末午休,强烈的震感把我从床上摔下来,在叫醒宿舍的战友后,我飞奔出门吹响了紧急集合哨……”站在操场上,只有一河之隔的尼泊尔境内山上尘土飞扬,滚滚落石响彻山谷。
“在组织官兵上街解救被困群众时,从中队到镇上,短短1公里的道路被巨石阻挡,前往镇上救援必须躲避余震、穿越丛林、翻越巨石、踏过废墟,就这1公里,我们爬了2个多小时……”指挥装载机铲运落石的中队长张世文讲述了事发后的情景。
(黄玉书 陆文凯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