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拉布霍夫中将(中)
近日,一部以1986年4月25日发生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为背景的剧集《切尔诺贝利》播出。该剧集在表现核辐射对人体造成的巨大危害,核事故的惨烈等方面比较出色,但有意歪曲了苏联政府和军民在事故发生后的抢救处理工作。实际上,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处理中,苏联军民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抢险工作。其中,苏军工程兵中央科研试验研究所(以下简称“工程兵研究所”)所长奥列格·库拉布霍夫中将就是抢险军民中的优秀代表。
库拉布霍夫1923年出生,1941年中学毕业时,苏联卫国战争爆发,于是参军入伍,在南方方面军第26工兵旅服役。1942年夏天,德军对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发动大规模进攻,库拉布霍夫所在旅冒着敌人的炮火抢修工事阻击敌人。1944年,库拉布霍夫作为表现优秀的士兵,被旅指挥员选派到莫斯科高等军事工程学校学习。库拉布霍夫数学天赋极佳,成为全年级优秀学员。之后,他又进入军事工程学院学习。毕业后,库拉布霍夫被分配到工程兵研究所工作。5年后,库拉布霍夫获得副博士学位,并调到工程兵科技委员会任职。1975年,库拉布霍夫返回工程兵研究所接任所长职务。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后,苏军立即派遣工程兵部队前往执行抢险任务。当时,苏军工程兵部队装备的IMR-2等工程车辆,虽可在受辐射污染地区工作,但并不完全适用于切尔诺贝利事故现场,无法抵挡来自上方的辐射。
在此情况下,部队临时在车辆上方覆盖铅板提供防护。库拉布霍夫则受命在最短时间内提出可靠解决方案,即在IMR-2的基础上研制一种新型工程车,使车内乘员所受辐射量降到千分之一,车辆还要适应事故现场的工作条件。任务于4月27日下达,在库拉布霍夫的领导下,工程兵研究所在5月底就将第一批新型工程车运到切尔诺贝利。实地试验表明,该型工程车可在最危险的地方工作5小时,辐射量完全可以承受,不会对乘员身体带来严重后果。同时,库拉布霍夫还主持研制了“楔子-1”机器人系统。当年夏季,为亲自确认该机器人的性能,库拉布霍夫来到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现场。
库拉布霍夫来到切尔诺贝利后,第一时间走访慰问了研究所在事故现场的官兵,一旦发现有人出现可疑症状,就立即把他们送走。有3名年轻中尉在事故现场工作了两个星期,库拉布霍夫命令他们返回莫斯科,面对助手的疑问,他只说了一句:“他们还要养家,让他们在没有危险的地方做事吧。”
此后,库拉布霍夫对官兵的巡视成为常态。当时的库拉布霍夫已经60多岁,到达事故现场两个星期后也开始咳血,但他一直坚持工作满3个月,完成任务后才离开切尔诺贝利。
1988年,库拉布霍夫退役,开始向新一代工程师传授他积累的宝贵经验。库拉布霍夫现在已有96岁高龄,仍在研究所发光发热,几十年前在他领导下取得的许多科研成果还在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