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一线“淬硬钢” 铁血柔情勇担当
——记武警某部交通第二支队挖掘机操作手岩嘎
■余超 刘永徽 黑高飞报道
“当时救援现场非常复杂,挖掘机可以实施抢通作业的地方只是一个宽度不到1米的山崖道上,左边是山体,右边就是湍急的洪水,光是水深就有四五米,如果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在上级下命令之前,地方救援队和其他战友心里多少都有点畏惧和胆怯。“让我去……”当时岩嘎他想都没想,就主动请示现场指挥员申请第一个下去,在前进指挥所下令利用迂回战法打通一条安全通道,他只身一人驾驶着机械装备缓缓驶下……不一会儿,他又带领8台救援机械和地方专业救援队10台(套)作业器材安全到达作业面,仅仅用了2个小时,道路就被成功打通。每次想起2016年在新疆叶城抗洪时的场景,岩嘎还是有点后怕,但是每当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他还是选择了义无反顾……
“舍家”“挺身”有担当
2015年8月13日,是岩嘎的妻子剖腹产女后的第三天。沉浸在初为人父喜悦中的岩嘎,突然在手机上看到陕西山阳县山体塌方的新闻。“媳妇,我要提前归队了。”岩嘎向妻子说明情况,妻子虽不舍,但还是选择了支持他。岩嘎立即电话联系了部队,向上级领导申请提前归队,收拾行囊连夜奔赴抢险救援一线。
身为人夫的热血男儿怎能舍得放弃家中待产的妻女,但是他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危,还是毅然选择了舍小家顾大家。救援结束,岩嘎收到了妻子发来的两张女儿的照片,当他看到孩子娇小可爱的模样时,眼泪瞬时流了下来。
“英勇”“顽强”有智谋
2015年12月20日,深圳光明新区发生特大山体滑坡,灾害滑坡覆盖面积约38万平方米,接到救援任务后,岩嘎主动请缨,随队出征。
就在救援的第二天,为了高效完成救援任务,部队的挖掘机装备要与地方救援队伍的装备统一管理,这就意味着岩嘎和他的战友要在短时间内学会地方挖掘机的操作技巧,由于地方的挖掘机与部队挖掘机操作方式不一样,需要反手操作,这种情况给完成救援任务造成了一定阻碍。于是,岩嘎积极摸索以往操作技巧和经验,利用吃饭时间和晚上就寝时候思考解决的办法,仅仅不到1天,他便想到了解决操作的办法。确定了每根油管控制的动作,然后对调手柄操作阀下面的先导油管,这样就实现了正反手的随意切换。摸到了其中的“门道”,他迅速传授给其他战友,为早日完成救援任务争取了宝贵时间。
时间就是生命,救援刻不容缓。作为操作手的他在救援一线连续奋战36小时,在液化气站废品清理中,他以顽强的意志和精湛的技术,成功挖出了24个氧气瓶、三个液化气罐和2个乙炔罐,及时排除了安全隐患。
岩嘎在参加比赛任务时留影。
“慷慨”“解囊”有担当
抢险救援当先锋,家乡建设做贡献。岩嘎从云南参军入伍,走出大山来到军营,他从未忘记家乡父老乡亲的养育之恩,凭借着军人的豪情和忠诚,致力于家乡的扶贫建设事业,为家乡建设发展出谋划策、慷慨解囊。
每年探亲休假,岩嘎都会给当地的贫困老人和老党员送保暖衣物,帮助留守老人脱贫,给需要照顾的老人排忧解难,主动带困难老人看病就医,资助贫困学生上大学。同时,他为希望工程捐款8000余元,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是家乡的父老乡亲养育了我,把我送到军营建功立业,我只是做了一件本应该做的事情。下一步,我要把这种好的优良传统传播给我的战友们,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岩嘎激动地说。
15年前,走出大山的他,成为了交通部队挖掘机操作手中的一员,先后参加了十余次重特大抢险救援任务,成为了一名技术精湛的救援先锋。他从挖掘机操作“菜鸟”,成长为精通挖掘机、装载机等7种救援装备操作的“全能王”。更值得一提的是,他还带出了110余名可以独立完成训练任务的操作手。“哪里需要,他就出现在哪”也不知不觉成为了战友对他最生动的评价。
岩嘎和战友们探讨机械保养知识。
【人物档案】岩嘎,男,佤族,1985年12月出生,2004年12月入伍,现任武警某部交通二支队隧道一中队工程机械排五班班长。入伍以来,先后参加了陕西省商洛市米粮镇特大金矿塌方、云南省巧家县小河镇特大泥石流抢险、云南省鲁甸县地震抢险、陕西省山阳县山体塌方抢险、深圳光明新区泥石流、新疆叶城县抗洪等十余次重特大抢险救援任务,荣立三等功2次。2019年被支队评为十大标兵士官、十大精武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