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队官兵迎着朝阳巡逻岛屿。
寻找,让独行者不觉孤单
■齐永辉 王浩权 解放军报记者 李怀坤
将山花撒入海中,连队官兵祭奠兰桂森烈士。
一座无名烈士墓碑面朝大海默默伫立,悄然间已是一个甲子。
清明节前夕,细雨霏霏,为石碑洗去风尘。
那年轻的生命,一去不回还,留下亲人半世寻找,一生牵念。
“敬礼——礼毕——”指挥员领礼,数十名官兵动作齐整。在放下手臂那一刻,官兵眼里噙着泪。
向烈士敬礼,为那些孤独长眠的岁月,为英雄不为人知的故事。
让烈士有名,寻找烈士的生平就是寻找我们的根,就是续写我们的精神图腾。
有官兵的陪伴,独行者不会孤单。他们守护的时光静好,当正如英雄之所愿。
——编 者
为烈士扫墓。
1、烈士无名
一座无名烈士墓,坐落在祖国东海一隅东台山岛。
小岛偏远,面积不足2平方公里,是福建距离公海最近的“三无”岛屿。
远离繁华,岛上世界寂静无比,夏季山花摇曳,冬季海风轻吟。近半个世纪以来,自从驻岛官兵迁防至驻防条件较好的西台山岛,岛上再不见人间烟火,只闻鸟鸣虫吟,只见星河灿烂。
时光更迭,守护在西台山岛的东部战区陆军某海防旅一连官兵走了又来,换了一茬又一茬,一水之隔东台山岛上的无名烈士姓甚名谁已没人能说得清。
“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忠魂有人铭记。”烈士无名,海浪和海风传颂着英雄的故事。偶尔有往返东海深处的渔民在这里避风,他们会爬上山顶祭奠烈士,把一束山花、一瓶白酒摆放在烈士墓前。
又过些时日,官兵到东台山岛巡逻并扫墓,看到渔民摆放在墓碑前的物品,不禁感慨连连。
让晚归者有人陪伴,让独行者不觉孤单。
缅怀烈士,是驻守西台山岛海防官兵的一项传统。闫蒙蒙“接棒”连队指导员时,这个传统已在连队传承了几十年。
“烈士哪里人,因何牺牲,他的家人都好吗?”第一次到东台山岛巡逻,伫立在朝阳照耀下的山巅,望着浪花拍岸,一个个疑问萦绕闫蒙蒙脑海,再也挥之不去。
“让无名烈士不再无名。”成为闫蒙蒙记挂在心的一件事。
就这样,闫蒙蒙开始了自己的追寻之旅。他先是打电话给熟悉的几位退伍老兵,由于年代太过久远,大家都无奈摇头。
闫蒙蒙又向上级了解情况。根据资料记载,东台山岛驻军于1976年已撤防,加之部队数次整编,想要寻找几十年前牺牲的烈士生平,负责这项工作的政治工作部干事表示“一时无从详细考证”。
闫蒙蒙想起世代生活在西台山岛的几户岛民。这天,他和战友来到王华英老人家,老人已在岛上生活了几十年,平时以打鱼为生的她,也帮人看病行医。
年逾六旬的王华英老人回忆,烈士墓早在她刚记事时就有了,她的父亲曾说过,“烈士是在抗击台风时牺牲的,小伙子很年轻、个头不高,能一次挑两筐石头上山。”只可惜,王华英的父亲已故去,留下的信息只有这些。
这次探访,王华英老人将早年在岛上服役的老兵周振良的联系方式交给闫蒙蒙。周振良曾在岛上守防26年,退伍离岛后一直与王华英一家保持联系,老人说“他也许能帮上忙。”
当年颁发给兰桂森家人的烈士证书。
2、“是他,就是他”
第二天清晨,闫蒙蒙拨通了周振良的电话。
“我刚上岛当兵,班长就说过烈士名叫‘兰桂森’,好像是福建福鼎人。”电话那边的周振良语气平静,闫蒙蒙心潮澎湃。
挂上电话,闫蒙蒙赶忙向上级机关报告。他寻找烈士家人的想法,得到了上级机关的支持。很快,在逐级上报请示后,他得到上级应允:到烈士家乡走一趟,寻访烈士家人。
下岛那天风大浪高。经常往返西台山岛、接送官兵出岛的渔民高海燕一边掌舵一边对闫蒙蒙说,他的大哥就是在1958年的强台风中由驻岛官兵帮忙接生的,他也曾听父亲说起过,“哥哥出生那年,一位叫兰桂森的战士牺牲在东台山岛上。”
和暖阳光,透过窗户照在木质书架上。福鼎市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局,一位工作人员从其中一个书架上,取来一本《闽东烈士名录》。
闫蒙蒙静静翻阅这本手抄名录,只见“兰桂森”3个字赫然在列。
“兰桂森,福建省福鼎市管阳镇乾头村人,1958年3月入伍,同年9月,在东台山岛因抗击台风不幸殉难牺牲……”
“是他,就是他!”闫蒙蒙看着名录上这行蓝色小字,内心难掩激动。
一天后,在地方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介绍下,闫蒙蒙来到闽东地区一个小村镇。
推开僻静小院的大门,眼前的院落格外整洁,一位老奶奶正和家人在阳光下聊天。此刻时光静好,一如烈士当年所愿。
“这里是烈士兰桂森的家吗?”闫蒙蒙说明来意,也把自己一路寻找烈士的经历告诉老人。
老人赶忙把闫蒙蒙请进房间,原来,这位奶奶是兰桂森的弟媳雷菊香。关于烈士,雷菊香流着眼泪说,从来没有忘记过,他是我们的亲人。
交谈中闫蒙蒙得知,兰桂森的父母及兄弟4人均已离世,雷菊香老人也已经70多岁高龄。伴着午后斜阳,老人讲述了兰桂森烈士的故事——
那是在1958年3月,21岁的兰桂森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来到偏远的东台山岛。
“晴天无云8级风,坐船上岛胆吐空。”在远离祖国大陆的荒岛,这位自小在闽东农村长大的小伙儿写来家信:“山花一簇簇,海鸟不怕人。战友团结友爱,最大难题是淡水稀少。”
1958年8月底,东南沿海一时阳光耀眼,一时阴雨绵绵,这是强台风登陆的预兆。
9月4日,狂风裹挟着巨浪向东台山岛袭来,驻岛官兵投入抗击台风战斗。下午,兰桂森冒雨回到排房转移装备,房梁突然倒塌,正砸在他身上……年轻的兰桂森再也没能醒过来。
兰桂森牺牲那天,距自己21岁生日还差半个月时间,战友们含泪将他安葬在东台山岛山巅。
直到台风过境恢复通信后,兰桂森牺牲的消息才传回后方,全家陷入悲痛。此后多年,兰桂森的父母曾多次要求上岛祭奠。但小岛路遥,受当时交通条件限制等,烈士家人的心愿一直没能实现。
后来部队从小岛撤防,烈士父母又先后离世,一家人渐渐与部队中断了联系。
被岁月尘封的木质烈属光荣牌匾。
3、英雄魂归有处
“三哥走时,记得部队上来了电报,一家人大哭,母亲哭得肝肠寸断。”回忆往事,雷菊香老人频频拭泪,“因为伤心,母亲不久离世,几年后父亲也去了。两位老人心里放不下,弥留之际还想着哪天能把哥哥接回家。”
此时,距兰桂森牺牲已过去60余年。听着雷菊香老人的讲述,闫蒙蒙也红了眼圈。
他拿出手机,手指划动相册,为雷菊香的儿子、兰桂森烈士的侄子兰进田一张张翻看东、西台山岛的海景,当画面转至烈士墓的一刻,兰进田也泪流满面……
英雄魂归有处。今年3月16日,一座崭新的花岗岩墓碑被运上东台山岛。“兰桂森烈士之墓”几个金色字样,在湛蓝的海天衬托下愈加耀眼。
墓碑正上方一枚鲜艳的五角星,令人想到烈士驻守小岛的青春芳华。
这天,海风轻轻从耳畔掠过,林间茂密的马尾松簌簌作响。闫蒙蒙站在山巅望着远处的夕阳,时光仿佛回溯到62年前——
脸盘白净的兰桂森,在海滩上奔跑、在山巅眺望无垠海面,他的笑容活脱脱像个孩子,他帽檐上的五角红星闪耀光芒……
这是一场迟到62年的祭奠。今年初,在旅队帮助下,兰进田和家中另外几个同辈兄弟一起上岛,哭倒在伯父的墓碑前……
那天,兰进田和兄弟们下岛时,拉着闫蒙蒙的手含泪致谢:“母亲让我转达我们全家的感谢。你帮我们找到了亲人,帮我们一家人了却了一个牵挂半世纪的心愿。”
此刻,一股暖流浸润闫蒙蒙的心田,他体会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成就感。
“兰桂森长眠在他守护的岛屿,有海防官兵陪伴、有亲人挂念,每天听浪花欢笑、看星河璀璨,他再也不会孤单了。”闫蒙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