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战术协同。
“今日松骨峰,钢多气盈骨更硬”
跃进、匍匐、突击,在装甲火力掩护和无人机精确引导下,红军方清残小组闻令出击……前不久,一场合成营城市攻防战悄然打响。
一阵烟尘落地,伴随官兵跃动身影,指挥所内却是另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火力配置不优、协同配合不紧密!”听完大家的意见,合成营营长赵燕朋的复盘发言,言简意赅又直击要害。
2018年1月3日,现场聆听习主席训令后,该团就以全员全装的拉动方式展开野战化驻训。在冀中丘陵地带,官兵们战高温斗严寒,始终按实战要求部署,住车边帐篷、保持全时戒备……
进入新时代,从当年血火中走来的英雄部队,已发展成为我军第一支数字化部队。开启新征程,这支新型精锐力量一定还会面对新的“松骨峰”,他们能否与前辈一样敢打必胜?对此,该团党委态度鲜明:盯紧未来战场,用精用巧新质作战力量,从根源上打牢官兵投身创新实践之基。
“打破常规,需要敢于变革的勇气。”按任务营和能力营来区分不同的训练模式,是该团摸索出来的一条经验,也是这支数字化部队战斗力建设的“倍增器”。年初以来,官兵们枕戈待旦:基于能力训练的分队48小时强化训练成为常态,基于任务需求的合成营则相继进行了全员全装快速机动和实弹战术演练。
排长张万玉清晰记得,在视察师史馆时,习主席专门讲到了松骨峰战斗:“这一仗打得很激烈,官兵战斗作风很顽强。”同时强调,“我军历来是打精气神的,过去钢少气多,现在钢多了,气要更多,骨头要更硬。”
“把简单练到极致就是绝招!”张万玉是全师首屈一指的“坦克杀手”,对于“钢”和“气”的认识,他有发言权。入伍七年来,他创下了发射某型反坦克导弹33发33中的不败记录。
“过去导弹少,现在我一年就要打好几枚!我想说的是,今日‘松骨峰’,钢多气盈骨更硬!”提及对哪一次射击印象最深,刚刚在实弹射击中完成“一弹穿两孔”的张万玉回答谦虚而激荡:“下一次!”
近半年多,官兵们探索运用“合成战斗连+支援保障连”的编组模式和任务式指挥模式,从“一锅煮”到“分类训”,实现了模块编组、离散配置、分布交互指挥……形成多套不同环境下的新训法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