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9日,31岁的索马里难民Abdi Lure在多洛阿多难民注册中心。
金立旺《索马里难民》

8月22日,在埃塞俄比亚边境小镇多洛阿多的难民注册中心,一些索马里难民在等待注册登记。
金立旺《索马里难民》
推荐语:
当我向组委会推荐金立旺作为“TOP20?2011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的参评人时,他的送选作品《索马里难民》还没有诞生。第一次目睹非洲的金立旺,之前对于影像中的非洲想必并不陌生。这组作品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摄影师选择了平和的表达方式。没有追求变形夸张的冲击力,没有以奇特的光影营造强烈的氛围,多数画面选择了平视的角度,引领读者的视线直面晴空下的人间苦难。摄影师的镜头如此安静,图像中的人们如此安静,摄影者和被摄者仿佛达成高度的默契,在静默中守护最后的尊严。
我知道金立旺的时间并不长,在他的作品里,我看到的不是灵感和技巧的火花,而是平静的表达中蕴含的叙事能力,《索马里难民》再一次传递了这种力量。(丁玫)
评委评语:
当看到这个年轻人以黑白照片来表现这个并不新鲜的纯新闻题材时,我们认为,他内心对于摄影是真诚而有所坚持的。
索马里难民几乎每年都会在荷赛中露脸,可以预期,明年一定也会有——今年在这片土地上爆发了新世纪以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仅90天就有3万名儿童被饿死,至少1200万人挣扎在死亡边缘。易见于形的灾难,加上当地特有的风土人情——比如那艳丽的极具感官刺激的色彩,很容易造就所谓“冲击力”的“获奖照片”。金立旺摒弃了充满视觉欲望的色彩和触目惊心的形象,平静单纯、毫无侵犯感的关注即使是远远地凝望亦见深沉的力量。尊严与人性已被讨论得快要成为遮羞布的话题,但在金立旺的影像中,我们不妨对两者建立足够的信心——尤其在第26幅的剪影中,那一个抚慰的动作不但指向索马里难民自身,更是指向所有灾难中的人们,或者说是整个人类——影像能让人获救吗?答案是暧昧含糊的,但起码它能让你感到,对每一个人来说──包括摄影师本身,救赎都是必须的。(孙京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