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壁《梦溪》

魏壁《梦溪》
推荐语:
作者于影像之中所注入的静谧而深富意蕴的精神指向,对揭示当下:具有悠久历史的农耕文明所遭遇的文化困境,作出了探索与尝试。(于德水)
魏壁近年正面描绘包含巫术和戏剧在内的中世纪生活方式,他看来是想将这种方式固化、模型化,他只在照片上以挥动的书法,放纵他深厚的感情。他的山林与人民十分肃静,尤其是那些人物,有树立雕像的感觉。他将自己早已安放回故乡,洞庭湖边。我看他的卷册,想起了董源的《潇湘图》。多么深广、高贵、庄严!初看是乡愁,但不止于此。如王国维说的,被一种文化所化之人,为此种文化痛苦也。大家是在从田野与历史中找点什么,找“原乡”,借此为基,生长中国当代人的精神园林。(颜长江)
评委评语:
摄影术是与现代性伴随着成长起来的工具,它的主客体分离的认识论目光,几乎就是现代精神态度的标本本身。但是现代性本身就意味着将每一个瞬间编排在绝不留驻的时间流变序列中,意识到每个瞬间的不可重复,这是现代之前很少产生的时间意识。因此,正如现代性内在地包含了自我怀疑,摄影术从一开始就内在地包含了乡愁。
魏壁的《梦溪》组照则要将乡愁上升到形而上学的高度,成为涉及尊严、土地的神性、家族史的重新叙述、遗落的记忆碎片的重新搜索与拼合的一种凭吊。凭吊是中国文学中最重要的精神范式之一,它是极速前进中的人们无暇进行的,但总是在寂寞和昏暗中反复笼罩住每一代归乡者的心灵。魏壁的凭吊,正如中国历代的很多凭吊者一样,是针对不断远逝的田园而发出的。但是与书写《归去来兮》的陶渊明不同的是,在这里甚至于荒芜本身都变成了乡愁的对象。这组照片中因此包含了一种清淡而深刻的绝望。作者优雅的书法甚至进一步加深了这种绝望。魏壁独特的摄影态度在于他通过与具体的、真实的人的因缘来展开这种情怀。这种摄影态度,在中国摄影界还应该出现得更早更多。(邱志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