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从雪域高原传来,由西藏传统工艺传承与发展综合项目负责人盖宏睿带领的专家团队,历时六年田野调查、采样研究创立的 “藏文化色彩纹样基因库”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和质量监督部门的认证和评审,填补了西藏“非遗”文化研究的一个空白。基因库中的1400多种颜色、24000余种版权纹样、1900余种设计专利,为西藏手工业特别是纺织业提供了本源范本。从对西藏“非遗”抢救性保护到生产性保护的实践中,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传承保护与脱贫致富的新路。
2012年,盖宏睿专家团队带着文化部“中国传统工艺文化传承与发展项目”来到了多族群特色突出、“非遗”项目资源丰富的林芝,开启了民族工艺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并举模式探寻之路。项目组以林芝、南山为试点基地开展田野调查,对当地自然环境、建筑器物、生活用品、植物动物等进行认真观察分析,从根植西藏土壤中与众不同的色彩和轮廓、神秘独特的色温和样态中,梳理民间手工艺的传承脉络。他们还深入到墨脱等条件艰苦的原生态地区,寻找最纯粹最质朴的原始手工艺,足迹遍及藏区全域,采集最具藏文化特色的各类图案纹理,组织“非遗”专家和设计师进行大量数字化统计分析,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理论以及西藏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与气质,建立了首个原汁原味、系统全面的“藏文化色彩纹样基因库”。2018年元旦,沉淀了数百年的具有深厚藏文化内涵的色彩、图案、样式等独特基因的信息资源数据库在拉萨精彩亮相,令前来评审的专家震撼不已。有了藏区专属的一千多种颜色,设计师就能以此设计色卡,未来在纺织、印刷、绘画等领域广泛推广独具标识性的“西藏颜色”;有了两万多种纹样样本,就可以向全世界推出更多具有“西藏元素”的创意产品。
独立设计师出身的盖宏睿,曾用3年时间做过中国民间手工艺纪录片的摄制和调研,用10年时间在北方乡村尝试将民间织绣手工制品成功推向市场,对民间手艺人和手工艺品有深入研究和深厚积淀。如今,她要在更大的领域探索打通横在“非遗”手工艺品与特色文化产品之间的断层,迈出从抢救性保护到生产性保护的新步子,在不改变文化基因的前提下获得“非遗”产品的新发展,搭建起民族手工文化产品通往市场的桥梁,让百姓在自己的古村古镇过上记得住乡愁、看得见希望、握得住幸福的现代生活,让“非遗”传统工艺在扶贫攻坚中发挥独特的作用。项目组边调查边研发,在基因库数据采集建立的过程中,同步开发设计出一系列符合现代人需求和审美的产品,不断对林芝、山南等地手工业者进行专业指导和技术改造,持续扩大项目试点,激发带动他们积极参与到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再造项目中,发挥本土 “文化DNA”优势,制作出符合当代审美标准、有市场开发前景的手工艺术品,让藏民实现在家门口就能增收致富。这种全新的 “西藏模式”,有效激发了当地群众的创造力和生产热情,延伸拓展了传统文化的产业链条和市场空间,将会在新一轮扶贫攻坚中焕发出巨大的活力。
目前,基因库正在申请省市、国家一级的版权认证和保护,其中有代表性的优秀设计还将申请国际版权。项目组希望这些西藏专属的色彩纹样,带着其地域和品牌的独特标签印记在人们的心中。每一个在织布机上编织氆氇、藏毯的西藏群众都期望自己精心制作的产品所具有的艺术价值被认可被保护。据悉,松赞酒店、读库等都对西藏的手工艺产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能合作将其推广到全球市场。
中国传统工艺文化传承与发展项目组深入藏区调研。
摄影师采拍资料。
摄影师采拍资料。
西藏林芝的真巴村工坊
西藏林芝的真巴村工坊
西藏林芝的真巴村工坊
西藏林芝的真巴村工坊
西藏林芝的真巴村工坊
西藏林芝米林珞巴族工艺
西藏林芝米林珞巴族工艺
西藏林芝米林珞巴族工艺
西藏林芝米林珞巴族工艺
西藏林芝米林珞巴族工艺
西藏山南杰德秀沟编织工艺
西藏山南杰德秀沟编织工艺
西藏山南杰德秀沟编织工艺
西藏山南杰德秀沟编织工艺
西藏山南杰德秀沟编织工艺
西藏山南杰德秀沟编织工艺
西藏山南杰德秀沟 手工艺品展示
西藏山南杰德秀沟 手工艺品展示
西藏山南杰德秀沟 手工艺品展示
杰德秀沟老百姓织的氆氇毯,返回工厂后整理。
设计师依据老百姓创造的文化元素符号再创作的设计。
设计师再创作的作品
设计师再创作的作品
设计师再创作的作品
设计师再创作的作品
项目团队
田野调查
考察调研
田野调查
田野调查
田野调查
田野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