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的阶段性和局限性,决定了在“任务牵引”这个有限的坐标系里,无法求解出战斗力的最大值,大国军队迫切需要向“能力牵引”转变——
可以有应急行动,不该有应急思维
召之即来,去哪里?来之能战,和谁打?
一场实兵演习让某师官兵万般纠结——针对这次演习,部队上上下下都按照任务区分,铆足劲儿专攻精练,人人都似乎胜券在握。
可没想到,演习中,导演部不断变局:担负突击登陆作战任务与担负纵深夺要作战任务的分队进行角色互换;机降登岛的分队却要实施本来由抢滩登陆分队担负的滩头破障任务……
去的地方、打的对手,全被颠覆,措手不及的部队处处陷入被动。
这场“惨败”,让参演官兵陷入深思——
如果战争不在预定方向发生,靠“任务牵引”练就的“三板斧”能打胜仗吗?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几年前,广州军区曾针对“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与“提高核心军事能力”进行过一场大讨论。大家发现,凡是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表现突出、多样化军事任务完成出色的,都是军事训练落实得好、核心军事能力强,在各项重大演训活动中打先锋、唱主角的部队。
“任务的短期性和局限性,决定了在‘任务牵引’这个有限的坐标系里,无法求解出战斗力的最大值。”南海舰队参谋长魏学义说,“任务牵引”极易带来短视目光,而“能力牵引”才是管长远的,任何时候都必须咬住核心军事能力这个根本不放松!
由“任务牵引”向“能力牵引”转变,新思考催生新变化——
“国际军情播报”成为某集团军每周交班会上的一门“必修课”。
海军陆战队某旅明年训练的计划,竟是分布在寒区、山地、丛林等与“海”无关的新地域。
回首来时路,我军从诞生那一天起,“任务需求”更直接地刺激着部队的精力投向,缺啥补啥、啥急练啥的“应急式”训练模式,在缓释“任务需求”的同时,也压缩了战斗力建设的半径。
“我们可以有应急的行动,但不应该有应急的思维。”第二炮兵某导弹旅政委石大庆说,“任务牵引”针对性强、见效快,对于当前现实任务紧迫的中国军队来说,仍是十分重要的抓手。但从长远看,对于一个大国军队来说,只有不断提高核心军事能力,才能有未来战场上“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自如与洒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