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专家医疗队抢救昆山事故伤员纪实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特约记者  向刚尔 发布:2014-08-11 18:39:42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夜以继日,为了烈火中鲜活的生命――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专家医疗队抢救昆山事故伤员纪实

    这是一次特殊的使命,用忠诚诠释听党指挥。

    这是一场艰苦的救治,用信念铸就精益求精。

    这是一回生死的接力,用爱心撑起生命希冀。

    江苏昆山,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美不胜收。

    8月2日早晨7:37分,该市开发区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因车轮抛光发生爆炸,一声巨响打破了整座城市的宁静,使原本和谐美丽的昆山顿时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总后勤部卫生部命令解放军总医院附属304医院前往抢救伤员,根据前方伤情救治需求,医院立即抽调烧伤整形科、呼吸内科、肾内科组成的6人专家医疗队,紧急赶赴位于苏州市的解放军第100医院展开全力救治,谱写了一曲救死扶伤的生命赞歌。

    早到一分钟,伤员就多一份生的希望

    人民群众生命危在旦夕,伤情牵着全国人民的心,也牵着专家医疗组的心。8月2日晚,医院连夜抽调烧伤整形科、呼吸内科、肾内科6人组成的多学科救治小组,3日上午8:30分,从物品准备到人员集结不到半个小时,由著名烧伤专家、全军烧伤研究所柴家科所长一行6人整装待命。此时,由于没有直飞苏州的航班,专家医疗队火速赶往北京西站。由于事先没有预定车票,最快一趟开往苏州的高铁要等到11点,柴家科时刻牵挂着伤员,他最明白,烧伤伤员6个小时内是最佳的救治时间,一旦错过这个救治的“黄金时期”后果将不堪设想,伤员从烧伤到现在已过去20多个小时,他的手机不停地响起。这时,一列9:00开往苏州的高铁列车驶进站台,柴家科不由分说带着医疗队跑到列车长面前“亮”出身份并说明原因,很快征得同意,队员们个个露出了笑容。一路上,柴家科边询问前方伤员情况,边与大家讨论制定抢救方案,明确人员分工,并鼓励大家要树立吃苦的精神,作好打硬仗、打持久战的准备。大约过了5个半小时,专家医疗队终于到达了解放军第100医院,比原计划的时间提前了两个多小时。

    据悉,事故发生后,昆山市因当地满足不了数百名伤员的救治需求,紧急协调当地有关医疗部门,将伤员实施分流到南京、苏州、无锡、南通等15家医院救治,解放军第100医院接收了10名危重伤员,承担了此次特别的救治任务。

    有一点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

    “真是太好了,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的顶级专家来啦!我们就更放心。”早已在火车站等候的100医院领导握着专家们的手高兴地说。

    放下行礼包,来不及休整,柴家科所长换上隔离服带着医疗组直奔伤员病房,在病房通道,一阵阵浓烈的焦味扑鼻而来,走进病房,专家们被眼前的一幕所震惊,有的烧焦了四肢,有的失去了双眼。柴家科弯下腰认真检查每位伤员伤情,舒展的双眉慢慢紧锁起来,表情变得越来越严肃。他说,当兵四十多年,执行过无数次批量烧伤的救治任务,像这样的大面积深度烧伤还是唯数不多。北京过来大专家的消息不胫而走,当天晚上江苏省长李学勇专程来到医疗慰问了专家医疗队,他说:“专家的付出,江苏人民感谢,伤员亲人永远不会忘记。”

    据该院医生们介绍,这些人由于铝镁粉等金属粉尘被引燃,附着性较强,裹在人身上难以甩脱,烧伤特别深、特别重,烧伤面积超过97.5%,伤势最轻的烧伤面积也超过50%,都是深度烧伤并伴有重度吸入性损伤,伤员的面部皮肤均被烧伤。10名重伤员中,最大的42岁,最小的19岁,专家们看在眼里,疼在心头。在集体会诊时,柴家说,与普通大面积烧伤患者相比,此批伤员由于在爆炸中受伤,伤情更为复杂、危重,在后续的救治中需要过三关:休克关、感染关、多脏器功能衰竭关,有的伤员出现小便很少、身体循环不行,有的人心跳极快达到每分钟150多次,有的人呼吸特别困难,根据以往的经验,他明白:“度过抗休克治疗期”只是这些火焰烧伤、爆震伤重症患者需要闯过的第一关。

    烧伤抢救的“黄金时期”在6小时之内,受伤群众抵达该院已是爆炸烧伤后的第二天,伤员生命随时面临危险。为减少脓毒血症的发生、降低伤残程度,在柴家科的指导下立即与157医院、解放军100医院按照危重病人“一对一”的原则,立刻建立了夜间值班制度、查房制度及个特医、特护8个小组,逐一进行全面检查和集体会诊,并针对每一位伤员提出了个体化治疗方案。8月4日到7日,柴家科所长带领全军烧伤中心175医院郑庆余、MEEK植皮技术协作中心赵成跃教授等救治小组连续奋战20多个小时完成了6个大面积烧伤人员的削痂、植皮等一期急需手术。并要求该院医护人员实施全程跟踪监护,24小时轮流值班,并根据伤员病情变化随时采取应急措施。8月5日,呼吸科专家文仲光对每个伤员做了纤维镜支器管镜,及时从3名伤员取出了卡在喉管的黑痰,肾内科李冀军在查房时发现一名伤员有些处于昏迷状态,出现蛋白和血小板偏低,生命体征十分不稳定,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李主任凭着丰富经验,发现伤员是因爆炸容易造成肾、心脏等并发症,他立即对伤员进行灌水并调整药物的用量,使3名伤员病情得到稳定。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烧伤病人对护理质量有极高的要求,着眼伤员多、伤情重,为增加人力,南京军区联勤部从所属管辖10多个单位抽调30多名护理人员充实到该院烧伤科,由于护士都是从不同科室调集,缺少护理烧伤病人的技能,护士长王淑君看在眼里,急在心头,立即制定了护士分层管理方案,进行抢救护理功能分组,明确特护分工职责,规范了病房分区管理和消毒隔离措施,加班加点对60名非专科护理骨干进行紧急培训,提升了护理质量。

    敢于冲锋在前,彰显军医本色

   在前方,全体医疗队员始终牢记总后首长的重托,以总医院李书章院长、袁安升政委提出的:“弘扬总院救死扶伤精神,全力以赴救治伤员,真正体现总字水平”的指示要求。专家医疗队以“能打仗、打胜仗”的过硬作风,科学施救,精心治疗,先后成功处置伤员突发情况13起,及时挽救了他们的生命。

    “只要伤员早日康,自己再苦再累也不怕。”这是6位专家共同的心愿。出发前,年过六旬的柴家科所长胃病犯了好几天,吃不下、睡不香,一听说有抢救任务,他们放下手中的课题报告即刻出征,在温度高达39度的手术室里,他穿着厚厚的隔离服亲自上台为伤员做手术,一站就是10多个小时,腿站肿了,腰酸背痛,还有很重的胃溃汤,但他从未说声苦、叫声累,走下手术台后总是吃随身携带的消炎药片。一OO医院的医护人员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有人劝他说:“柴教授,您就在旁边指挥就行了,由他们去做吧。”还有人说:“您回房间休息去,有情况时立刻叫你”,柴家科所长每次总是笑着说:“没事,坚持坚持就好了,等伤员醒过来后我就休息。”虽说得挺好,每天三到四次查房都少不了柴教授的身影,他的眼睛总是红肿着的,跟随着的护士长说:“柴所长准是操心伤员,昨晚又没睡好”。

    争分夺秒,日夜坚守。为所有伤员争取最佳的手术时间,医疗队李利根副主任管着一位伤员,烧伤面积大,烧伤程度深,全身几乎找出一块像样的好皮肤,为确保伤员生命安全,李副主任已经在床前守了两个夜晚,随时观察伤员各项指标恢复状况,直至3日下午为这名伤员成功实施手术后,他这才松了口气。

    伤情就是战情,病房就是战场。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专家医疗队的身影。7日下午,25床的伤员经历3个多小时的手术被送回病房,负责主管医生对专家组呼吸内科文仲光和肾内科李冀军两位主任说:“两位主任您们劳累了一整天,快去食堂吃完饭好好休整一下吧”。离开病房前两个专家仔细检查一下伤员,生命体征一切平稳,他们这才离开去饭堂。原本想到能吃上一顿热饭时,当他们刚坐下准备吃饭时,两位主任的手机几乎同时响起,电话是主管医生打来的:“不好了,伤员病情出现反常。”两位主任速度跑到病房一看,伤员在医疗悬浮床上不停地颤抖,四肢不停地摇摆,血氧饱合度突降到50多,情况十分紧急,经验丰富的文仲光主任准确判定水量较多,体内难以排泄所造成,如不及解决,伤员将出现并发症,文主任立即吩咐减少给水量,并为伤员安上呼吸机,李冀军主任给伤员增加了用药量,不到十分钟,伤员逐渐恢复了生命体征,两位专家终于松了口气,在场的医护人员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南京军区联勤13分部副部长吴金良对说:“有了解放总医院304的专家在场,既是我们的骄傲,更是伤员的幸运”。100医院的医护人员说:“有了全国全军顶级的烧伤专家来支援,我们就有了主心骨”。专家医疗的6名同志天天不顾疲劳,吃住在病房,夜以继日,坚持每天早中晚三次查房,逐个调整落实治疗方案,与死神赛跑,他们能吃苦、敢拼搏的精神实在了不起。参加抢救以来,医疗队人员每天工作都在20个小时以上。困了,他们就在病房打个盹。肾内科李冀军告诉记者,由于伤员伤情严重,专家组为每一位伤员实施的检查、治疗、护理等常规操作每天就达上百次。有的护士为伤员做完护理,回到护士站,靠在椅子上就睡着了,叫都叫不醒。"

    爱心,在这里播洒;生命,在这里传递!经医护人员近10天的全力救治,精心护理,绝大部分伤员病情基本稳定。但烧伤治疗技术要求高、周期长,呼吸道吸入烧伤存在潜在危险,后期修复治疗更为复杂。全军烧伤研究所所长柴家科表示,只有要一点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决心以一流的救治、一流的护理、一流的保障对待每一位伤员。

1 2 3 4 5

责任编辑:宣琦

相关稿件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