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上午,随着最后一包沙袋被用于“龙口围堰”,经过6天的艰苦奋战,演练桥台终于搭建完成,胜利的欢呼声顿时响彻清水县二郎堡河谷上空,这是武警交通部队参加2014年全国警地联合应急演练任务官兵国庆假日鏖战演练一线,完成阶段性演练准备工作后的场景。
此次演练由交通运输部、甘肃省人民政府和武警交通指挥部联合主办,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和交通一总队具体承办。交通第一支队、甘肃省公路局、高速公路管理局和公安、交警、路政、卫生、气象等单位,共300余人、100余台套机械车辆参演。演练以舟曲“8.8”特大泥石流灾害抢险救援行动为参照,以持续强降雨引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重大灾害造成道路断通为背景,重点演示启动应急响应联合机制、组织力量投送、组织指挥联合处置行动3个内容。演练现场设在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红堡镇二郎堡隧道西侧,交通部队主要担负51米应急大跨度快速桥搭设、塌方体清理等任务。
国庆前夕,野战营地,秋风瑟瑟,两百余名参演官兵整装肃立,目光尖锐,现场最高指挥长指挥部向明清副参谋长发布动员令:“同志们,明天是祖国六十五周年的生日,也是国庆长假的开始。但是,战场上没有假期,战斗随时都会打响,演练任务迫在眉睫,我们必须争分夺秒,夺取这场攻坚战的胜利,大家有没有信心?”“有,有,有,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官兵士气高昂,斗志直冲云霄。
没有烟花之绚,只有烽火硝烟。“战斗随时都会打响!”这句话在每名官兵的心中萦绕着,有的人悄悄打消了回家的念头,有的人默默将心中那份牵挂掩藏,有的人燃起了连续奋战的斗志……没有埋怨,没有退出,只有脸上透漏出的坚毅的眼神。
由于部队主要担负着前期51米应急大跨度快速桥桥台搭设任务,演练现场地形处于河滩位置,土质松散,落差较大,不适合快速桥搭设,桥梁公司派专家来现场勘测地形之后直摇头,“你们要在这种地形搭建快速桥根本不可能。”
“没有什么不可能,我们交通部队在应急救援中就是创造不可能为可能。”向明清副参谋长的话掷地有声。随即,他带领交通指挥部谢丰华副处长、交通一总队陈卫萍副参谋长、交通一支队于晓东参谋长三级指导组成员每天白天带领部队技术人员深入演练现场,科学测量,严密论证,晚上钉在沙盘前交流讨论,各级官兵积极参与,出谋划策,经过两天通宵达旦的研讨,最终决定采用就近取料、超宽碾压、分层填筑、沙袋加固的战法,在河滩处搭建一座高6米,3000余土方量的梯形桥台,同时用5000余个沙袋进行边坡加固。
二郎山下,牛头河畔,演练按照既定方案迅疾展开,百余名参演官兵手拿铁锹,肩扛沙袋,手上磨出了血泡,肩膀上磨破了皮,但没有一个人退出,仍咬牙坚持,演练驻地温差大,常常是早穿棉袄午穿纱,官兵们经常会因为来不及更换衣服而手忙脚乱,时而热得汗流浃背,时而冷得瑟瑟发抖;机械操作手在驾驶的机械中常常一坐就是三四个小时,累了停下来,在驾驶室休息一会,缓过劲来接着干,有时要在陡峭的作业面进行施工,必须时刻绷紧神经,细致操作,有时要深入河流中央进行涵管架设,部分地段甚至已经淹没了挖掘机的履带;测量员上山下河不断精密测量,严密计算,为了使测量数据更加精确,测量员们常常是为了一个数据反复测量好几次,为现场施工提供科学依据;干部骨干靠前指挥,身先士卒,为部队官兵树立了榜样,进一步激发了热情;土方清理、警戒观察……官兵们在国庆佳节之际坚守本职岗位默默奉献,在这些场面的背后却饱含着官兵们怎样的故事呢?
10月6日,七中队中队长赵江龙家里传来噩耗,父亲因病猝然长逝。“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一向坚强的赵江龙眼泪夺眶而出,原来,半个月前,赵江龙就得知父亲病重的消息,但是由于演练任务重,作为中队长的他深知责任重大,拼命工作掩盖着这份悲痛与焦急,就连跟他同住一室的指导员王忠都没察觉出异常来。部队演练前指首长要求他立即回家,倔强的他只是摇头不语,得知消息的中队官兵集体请求队长回家看看,“队长您放心回去吧,演练的事情就交给我们,一定不会让您失望,不会给中队丢脸的。”最终,赵江龙被强行送上了回家的列车。
天水市籍战士康永杰,因常年奋战在高原施工一线,头发稀疏,脸上印着两片高原红,看起来比较老成、憨厚,带上了高原人特有的印记。虽然他的老家离演练部队驻地只有百余公里,而且妻子九月底即将分娩,但作为中队的技术骨干,他只是打电话对妻子歉意地说:“老婆,对不起,部队有任务,我无法回去陪伴你了。”贤惠的妻子理解丈夫的难处,从她嫁给丈夫那天起就准备好了承担一切。然而,康永杰妻子分娩那天遇上了难产,康永杰由于已把手机上交,家里人联系不上他焦急万分,只好把电话打到了中队队部,才找到了正在演练现场施工的康永杰,中队给康永杰批了一个星期的假,让他回去好好照顾一下。然而回去了不到两天的康永杰又回到了部队报到,投入到紧张的演练任务中。
二中队中队长郁万江两次推迟了婚期,这次又再一次延期;今年即将复退的战士梁源,坚守岗位,努力站好最好一班岗;入伍23年的技术干部唐怀军,由于连日劳累发高烧,但他白天坚持在工地一线指导施工,身先士卒,晚上回到营区卫生队打点滴……
一名名官兵用他们的默默付出诠释着对军人的执着和坚守,他们攻坚克难,勇挑重担,用行动传承着交通部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财富。(陈祥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