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魂归来——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侧记
10月29日,立冬前夕,沈阳。
天空略带灰蒙,整座城市看上去庄重而宁静。
上午时分,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寒风骤起,空气中平添了几分肃穆和哀思——韩国政府向中方移交的437具志愿军烈士遗骸将安葬于此。
站在广场中央,仰望高高矗立的烈士纪念碑,“抗美援朝烈士英灵永垂不朽”题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纪念碑下,9个花篮整齐排列,6名持枪礼兵守护着覆盖着五星红旗的烈士遗骸棺椁。
10时许,随着《义勇军进行曲》响起,安葬仪式正式开始。现场800余人齐声高唱国歌。雄壮高亢的旋律把人们的思绪拉回60多年前,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英烈功勋,日月同辉;英名不朽,万古颂扬。甲子岁月,祖国不忘;民族记忆,源远流长。英烈精神,血脉相传;英雄赞歌,代代传唱……”全场人员向志愿军烈士默哀后,民政部部长李立国缓步走到纪念碑下,向着志愿军烈士英灵深深鞠躬后,宣读祭文。接着,在场人员向志愿军烈士三鞠躬。
“举枪,预备,放!”27名仪仗兵随着口令,整齐划一地连续鸣枪9响,向志愿军烈士致敬。
“起灵!”伴着《思念曲》,两名威武的持枪礼兵在前引导,18名礼兵护送9个花篮,18名礼兵护送烈士棺椁进入安葬地宫。在阳光的照耀下,每一具棺椁上覆盖的五星红旗耀眼夺目。
此刻,抬着烈士遗骸的礼兵段德耀难掩心中的激动,泪花在眼圈里打转儿。和今天参加安葬仪式的75名礼兵卫兵一样,段德耀来自陆军第39集团军。60多年前,第39军曾经在朝鲜半岛驰骋沙场,歼敌4万余人,立下赫赫战功,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模人物。
“能有机会护送英烈一程是我的荣幸,我感觉抬着的不仅仅是烈士的遗骸,还是一种中国军人的精神,是一种中华民族的精神。”
与段德耀的对话中,他的一句话让人记忆犹新:“今天我们过上了美好生活,不应该忘记那些在朝鲜战场奋勇杀敌的英雄们。对烈士最好的纪念,就是永远牢记历史。”
在悠扬的《思念曲》中,参加仪式的全体人员前往安葬地宫纪念广场,瞻仰烈士英名墙。
下沉式的安葬地宫纪念广场,由烈士英名墙、主题雕塑等元素组成。主题雕塑造型取自喜马拉雅山,寓意英雄如山。山上的白鸽浮雕,是信鸽,象征着对回归家园的祈盼;也是和平鸽,象征对和平的祈盼。
轻抚英名墙,85岁的38军老兵陆寿瑚声音哽咽。朝鲜战场,他的战友被美军飞机炸死了,他们几个挖了个坑,填上了土,插了块木牌,把战友留在了那里。老人颤抖地说:“60年了,我经常梦到他。牺牲在异国他乡的战友回到故土,我心里感到欣慰。和他们相比,我们能回来的是幸运的……谁是英雄?他们是英雄!只要祖国需要,只要我还活着,我随时能再次扛枪上战场。”
“我是烈士的后代,看到墙上那些名字,就跟看到父亲一样。”志愿军第50军副军长蔡正国烈士的儿子蔡小东说:“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了他们,他们永远是最可爱的人。”
此时,缕缕阳光穿透云层,洒落在烈士陵园,洒落在烈士英名墙,洒落在安葬地宫纪念广场的每一寸土地,为共和国优秀儿女长眠的家,披上了英雄般的金色外衣。
(解放军报沈阳10月29日电 记者:罗铮、段君奉、李祥辉,通讯员李万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