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迎人“北京古都系列”黑白油画作品赏析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彭俐 发布:2016-06-07 17:42:38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油画《胡同口》

长相很一般的人却耐看,这在生活中是常有的。而有些面孔尽管打眼很漂亮,却实在有点儿不禁看。正像田迎人黑白油画《胡同口》中的景物,残雪之中排成队的老房子、一棵光秃秃的裸树,怎么看怎么不起眼,的确相貌平平,甚至引不起你太多兴趣与冲动,但是,只要你反反复复地观赏,就会慢慢地被打动,咀嚼然后出滋味。

对了。这不是一幅令人惊艳的油画,正如世上不总有让人惊艳的面孔。难道诉诸我们视觉器官、直观欣赏的绘画作品,也有那种形容人不是徒有其表的内在美吗?当然是这样,一幅画和一个人一样,都有文化的熏染与浸润在其中,也都有美质内在、雅意深藏的格调,所谓“内美”是也。“内美”一词,源自屈原所作《离骚》:“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既然我们不以外表的光鲜亮丽取胜,那就必须让作品具有耐人寻味的内涵。画面中,房子的屋脊、房门、窗户、台阶……给人一副苍颜老者的颓唐形象,不仅形容枯槁,而且不修边幅。然而,从画面整体有机构成的效果来看,却颇有一种韵味与象征意义。苏轼的两句诗——“粗缯大布裹生涯,富有诗书气自华”,用来形容这幅画是非常合适的。

在此,寻常景物,须做不寻常观之。简约的画面,需要我们用丰富的情感与思考去填充。绘画大师吴冠中所言“笔墨等于零”,说的不过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对于文章家来说,可谓“功夫在诗外”;而对于画家来说,则是“功夫在画框外”。没有思想的图画,仅仅是图画而已;有了思想在其中,图画就有了生命。艺术之所以高尚且不朽,是因为有生命,有灵魂存在。

这幅黑白油画《胡同口》,是一首朴素的小诗。

我们想起自己的青葱岁月,常常约定在胡同口聚齐。

天还蒙蒙亮,一大群十几岁的中学生就骑着自行车,从胡同口集合出发,向着西郊的香山进发……而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们,也往往在胡同口开始一生中的第一次约会,那是使人怦然心动的焦急的等待和企盼,彼此相嘱,反复交代:“咱们说好了哈,在胡同口,在胡同口那棵树下,不见不散!”大概不会有人想到,小学校曾规定胡同孩子排队上下学,班主任每天都站在胡同口监察,瞭望……

胡同口,对于胡同长大的孩子,对于四合院居民,实在有太多太多的故事,太多太多的记忆。

胡同口之于胡同人,正像村口之于村民。它是背井离乡的远行人与家眷亲人送别的伤心处,当然也是迎候千里归来人的喜悦处。那种由唐代诗人宋之问所表述的——“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复杂心情与感受,对于城里人和乡下人都是相同的。如果说胡同口是港口,那么胡同中的四合院就是港湾,而那行旅匆匆,便是往来偌大天地间的小船。

如今,古老的北京,哪还有那么多外观齐整、养眼的胡同和胡同口呢?!

于是,我们不能责怪这幅油画《胡同口》中的景象太过寒酸,而在残雪的寒意之中却涌动着暖融融的情谊。

1 2 3 4 5 6 7 8

责任编辑:宣琦

相关稿件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