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迎人“北京古都系列”黑白油画作品赏析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彭俐 发布:2016-06-07 17:42:38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油画《最后的记忆》

画家田迎人巧妙地使用黑白油画的画法,描绘古都北京的胡同四合院民居,并起了一个具有历史感和带有诗意感伤的名字——《最后的记忆》,让人浮想联翩。

尽管黑白油画是田迎人的首创,让读者感到新鲜与惊奇,但是黑白照片却有着100多年的历史,在基本被彩色照片取代以后成为历史的回忆。许多老北京胡同民居建筑被现代化的高楼建筑所取代,也是一种城市变迁轨迹,在艺术家的笔下定格。正像在迁徙之前的鸟巢让小鸟们格外留恋一样,在移居前的宅院也最令老住户们唏嘘怅惘。然而画家的笔触含蓄蕴藉,轻描淡写,不温不火,不动声色,既没有推土机的轰鸣,也不见一个“拆”字醒目于斑驳的胡同外立墙,却反而更加使人寓目而思乡怀古,打眼而眼眶模糊……这里是我们的家啊,几代人的老屋,风里雨里的脚步……

画面中,最是那屋顶的一丛丛迎风叹息的衰草,路边倚靠砖垛、只做短暂喘息的三轮车,窗前简陋得只用一根木棍支撑的遮阳棚,还有那巷尾瘦弱干枯、且又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电线杆……让我们感到画家对胡同人家特殊环境与景物的观察与体认,如此敏锐、周到、生动鲜活、细致入微,乃至社会底层市井小民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那是一种不假修饰的天然淳朴,却是看似随意的精妙安排,实为最最真诚、朴素的现实与历史的描摹、记录。善于思考的画家在其作品中善于构思,善于经营布置,每一个物体的出现都是精心设计的结果,如同舞台剧的舞台美术家,煞费苦心的选择那最适合剧情的道具。作为观者,你会觉得这些画中的物体像是自然而然的存在,本该存在,一点儿也看不出,那是画家绞尽脑汁的盘算。

高明的艺术家的“艺术算计”,也可称之为高妙的“艺术心计”,总是羚羊挂角,不留痕迹。

绘画艺术不同于摄影艺术的本质在于,前者是对自然景物的重组,而后者则是对自然景物的复制。一个“重组”,一个“复制”,便决定了迥然不同的艺术趣向,同时也决定了几乎是天壤之别的市场价值。我们可以在艺术拍卖市场上,看到一幅毕加索的作品——一幅名画《阿尔及尔女人》,以1亿多美元的高价拍卖成交,却万难看到一幅摄影作品能够卖得同等天价。到目前为止,堪称摄影作品天价的影像图片,最多也不过价值300多万美元。虽然,艺术是无价的,作为艺术商品,严格说来,价格并不能完全代表价值,但是,价格在说明绘画与摄影之区别时,简单明了。

就拿这幅黑白油画《最后的记忆》来说,你或许在现实的北京古都根本找不到画面的“实景”,事实上,画家笔下的这幢老房子根本就不存在,这座民居完完全全是画家臆想出来的。正因为它是画家的想象之物,不是实有之物,才显得弥足珍贵。而艺术的构思,即对胡同中真实所见之物的“改编”与“重组”,使得现实胡同景物的真实服从于绘画艺术的真实,或曰升华为绘画艺术的真实。让绘画艺术摆脱对现实景物的全息摄影式的“复制”与“复原”,是只有那些天才的画家才能做到、并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的事情。

这幅黑白油画《最后的记忆》带给我们的,恰恰是那种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最初的新鲜感。

3 4 5 6 7 8

责任编辑:宣琦

相关稿件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