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军装的湖南省军区驻桑植第二十三批帮扶工作队吴正平(右)、曾望振(左)踏上了为期三年在刘家坪白族乡新桥村的扶贫村官之路。记者柳军摄影
2015年春节刚过,湖南省军区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吴正平就来到革命老区桑植县刘家坪乡新桥村。在至今仍居住在破旧木房中的特困户刘开平家,他带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他告诉刘开平,军地有关部门将按精准扶贫思路,在原地帮助新建安置房,彻底解决其住房问题。
新桥村是湖南省军区在桑植县联系的一个驻点扶贫村。从1988年起,湖南省军区连续27年派出扶贫工作队到该县驻点扶贫,帮助4个乡镇、10个村及周边6万人稳定脱贫。
精准定位扶贫对象——为贫困户建立档案,因户施策“定点滴灌”
桑植县地处湘西北,是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中心和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为响应国家扶贫攻坚的号召,湖南省军区领导专程到桑植考察,发现该县仍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处于贫困状态。为此,他们连夜在老乡家油灯下给省委起草报告,请求联系到桑植挂点扶贫。
在那个交通不发达的年代,从长沙开车到桑植,单程就要两天时间。选择这么偏远落后的地方扶贫,岂不是自讨苦吃?省军区领导态度坚定:老区为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奉献,如今,我们有责任反哺,带领乡亲们刨掉穷根、走致富路!
28年来,湖南省军区领导班子换了一茬又一茬,但“老区不脱贫、省军区不收兵”的决心从未动摇。每届工作队成员调整后,省军区领导都要带队赶到村里,与乡亲们促膝共商脱贫大计。习主席指出,我们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落实习主席的重要指示,省军区官兵要走在前列,标准更高!”省军区司令员黄跃进说。
定点扶贫的精准,体现在帮扶对象的精准定位上。湖南省军区在桑植扶贫先后经历了从“扶乡(镇)带县”,到“扶村带乡(镇)”的过程。“那时,我们既重点帮扶利福塔乡脱贫,还协助抓全县的扶贫工作。在当时全县贫困面较大的情况下,这也是必要之举!”首任扶贫工作队队长江秀章回忆。
1996年,在全县脱贫有了一定基础后,省军区将扶贫联系点缩小到一个村,通过2至3年重点扶持,在帮助该村脱贫的同时,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脱贫致富。龙潭坪镇龙潭坪居委会地处湘鄂西交界,过去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6个小组320户群众长期生活在贫困线以下。2007年,省军区扶贫工作队进驻后,通过大力改造基础设施、开展小城镇建设,吸引了湘鄂两省300多位客商前来投资,不仅摘掉了群众的“穷帽”,还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习主席提出精准扶贫的要求后,我们扶贫的焦点聚得更细更实了。”在刘家坪镇新桥村,省军区扶贫工作队队长吴正平指着墙上的“贫困户一览表”对记者说,去年初挂点这个村后,他和队员曾望振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展“一进二访”(进村入户、访困问需、访贫问计),切实把村里贫困户的数量和家底摸准核实,逐一找出贫困原因,建立档案,因户施策“定点滴灌”,真正做到扶持一户、脱贫一户。
(文/中国军网记者王雁翔 特约记者曾政雄 周仁 通讯员曾望振 图/中国军网记者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