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钻石之国”有一块儿中国“金字招牌”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赵阳 花晓 洪建国 周娜 发布:2017-11-09 16:04:43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专家组部分队员与塞方医务人员合影。

 

我知道非洲在那里,但塞拉利昂在哪里? 

作为一个西非小国,很多人知道塞拉利昂或许源于小李子的颜值巅峰作品——电影《血钻》。2015年,肆虐西非的埃博拉病毒又让塞拉利昂被推到聚光灯下,那一次,在各大新闻媒体的聚焦点上,我们也知道到了我国的外交神器——中国援外医疗队。

2016年7月1日,又有一支精干的队伍从首都北京出发,横跨亚欧非三大洲,飞越两大洋,辗转20多个小时,行程1.7万公里,抵达非洲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执行为期一年的军事公共卫生合作任务。他们,就是我国首批援塞军事医学专家组。

这支由解放军第302医院和军事医学科学院的临床救治、卫生防疫专家组成的医疗队,凭借过硬的军人作风,奋战在抗击非洲热带传染病的最前线,在不断加深巩固中塞两国人民友谊的同时,也诠释着仁爱之心,医者大美,并且在2017年4月启动的“大爱无疆——寻找‘最美援外医生’”公益活动中入选“最美援外医疗团队”。

(一) 

最美,是因为对这片土地爱的深。 

2015年,非洲大面积爆发埃博拉病毒。很多自称为大国的国家都望而却步闻而不动。而我们中国军队白衣天使的脚步却走出了国门,摇身一变,成了白衣战士,站在了抗击病毒的第一线。如今,抗埃勇士万里驰援再赴非洲,天使又回来了。 

三赴塞国执行任务的第302医院护士长秦玉玲,曾冒着被感染的危险只身进入病房清理埃博拉病人血迹。这一次,她又一次选择踏上征程,因为作为一个10岁孩子的母亲,她更能理解非洲那些被病魔折磨的儿童的痛 

专家组组长、第302医院感染病诊疗与研究中心副主任姜天俊,在2014年西非爆发疫情后,受命先后赴利比里亚、塞拉利昂指导建立诊疗中心,并参与了“后埃博拉时期”医疗援建工作。此次援塞,是他第四次出征非洲。 

(二) 

最美,是因为医术精湛屡创奇迹。 

塞拉利昂传染病多发,医疗水平低下。中国首批援塞军事医学专家组的到来,无疑是雪中送炭。其实非洲好多国家对中国好,对中国人好,那可不是瞎盖的,救人一命,去人一病,这种好感要传三代人的。 

塞军某部少校Katta经常出现腹部疼痛症状,但一直找不到病因。直到中国援塞军事医学专家组的专家们到来,准确为其找到病因并对症施治。一周后,Katta少校的病情就得到明显缓解。随着专家组工作的展开,越来越多的塞拉利昂群众慕名前来寻医问药。

中国大夫成了大救星,就连当地医生都来向专家组求援。今年1月7日,一名患者突然病倒,高烧不退、呕吐不止、头痛欲裂,当地医生束手无策。姜天俊组长带队检查后诊断为恶性脑型疟疾,通过科学施治,几天后患者康复。

(三)

最美,是因为毫无保留授之以渔。

在国内,我们头疼脑热也好,疑难杂症也罢,走进医院都有专门科室、专家会诊、高科技医疗器械等,但并不是世界上所有国家都能用得上中国同款。因为援外医疗队前往的国家条件艰苦不说,医疗设备、救助条件也是十分艰难。为当地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成为中国首批援塞军事医学专家组工作的重中之重。

塞拉利昂全国注册医生数量严重不足。为提高当地基层卫生人员培训覆盖率,专家组成员3个月行程9000多公里,走遍了几十个基层医疗单位。先后有260名当地医务工作者参加了专家组举办的培训班,250多人获得了传染病防控技术合格证书。

业务水平提高了,医疗器械也得跟上。塞拉利昂传染病监测手段落后,江佳富研究员就预先成功研制了移动式传染病监测系统,专家组成员走遍塞军22个基层医疗哨点,行程万余公里,给当地工作人员讲授系统使用方法并构建监测网。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中国军事医学专家组用精湛医术,仁爱之心,谱写着大爱无疆。中国援外医疗队同塞拉利昂人民并肩奋战,增强了他们战胜传染病的信心这才是真正的医者大美。

(作者:中国军网记者赵阳 通讯员花晓 洪建国 周娜 )

1 2 3 4 5

责任编辑:赵阳

相关稿件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