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军营·记者在战位】
“改革先锋”蒋佳冀旅长和他的冲锋团队
文:胡晓宇 李飞龙 图:王江 刘应华 刘畅
蒋佳冀准备驾新战机升空飞行。 (王江 摄)
隆冬,巴渝大地某机场上空薄雾弥漫。
在振聋发聩的轰鸣声中,西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一架架国产新型战机高昂机头,刺向天际,在万里碧空展开激烈的空战战术课目训练……刚刚获得“改革先锋”荣誉称号的旅长,率部队拉开了实战化创新战法的新一轮历练。
打仗时,谁给我们预留适应期
2018年12月19日晚饭前,参加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大会的蒋佳冀返回部队。当晚, 他就召开常委会梳理研究年底前的训练任务。第二天,部队就按计划展开了飞行训练。
走下无上荣光的领奖台,转身就融入身着蓝色飞行服的团队中。
谈到刚刚获得的荣誉,这名在改革开放新时代从“蓝天雏鹰”成长为“尖刀旅长”的年轻飞行指挥员由衷感慨 :“这不是我个人的荣誉,而是对我们团队在改革强军中作出贡献的充分肯定。
以42:0的大比分夺得空军首届“金头盔”、空军唯一3次斩获“金头盔”的飞行员……这是蒋佳冀头上最炫目的光环,是所有记者采访他时绕不开的亮点。然而,他坚定地认为,这是自己团队的最大贡献 :“在自由空战中重视使用电子战,破除了飞行员对未来空战的主观幻想,捅破了一层窗户纸,踏上了作战样式新台阶,跨入了发展新大门,引发了全空军电子战、空战 的研究,各部队优秀飞行员雨后春笋般涌现。”
“三夺‘金头盔’,证明了我是一名好飞行员,但能否证明我带的团队是好团队?” 蒋佳冀坦言,使命忧患让他寝食难安。2014年9月任团长后,他和团队立刻面临入藏驻训和边境重要警巡任务。巡边境、越大漠、飞远海、上高原 ……这名“80 后”指挥员率团队跋涉在聚焦 实战、改革创新的强军之路上。
2016年初春某日11时许,海拔3700余米空军雪域某机场,响起滚雷般的轰鸣。蒋佳冀率团队的新型战机群,从西南腹地出发,飞跨数千里,披着长途奔袭的征尘,稳稳降落在银灰色跑道上。征尘未洗,他率团队驾驭战鹰,再次威风凛凛地升空,滚雷般的轰鸣宛如号角,惊醒了沉寂的雪域……
众所周知,高原高寒缺氧,给飞机和人员都带来严峻考验。以往,部队进驻高原机场后,战机需要调整参数,人员也需数日适应调整才能展开飞行训练。
运动场上,体能耐力训练同步推进 ;机场天天轰鸣声声,机务官兵精细调整,准备出征的战鹰都处于“高原战斗模式”。
“这是空军首次在高原转场着陆后立即组织空中警巡。”随着最后一架战鹰平稳着陆、顺利归航,蒋佳冀带领官兵为已创造空军高原飞行史上多项“第一”的团队再添新绩。
紧锣密鼓。飞上高原第二天, 高原反应引发的头疼胸闷还没有消失,他们已开始重难点课目技术研究 ;两天后一展开飞行训练,立即将作战难题融入每个飞行架次,倒逼飞行员在边境巡航中思考作战问题 ;每次技术研究,都把飞行员集合在外场,在一等战备铃声中,在时刻准备升空的战斗氛围中研究战法 ;组织常态化夜航训练那段日子,每天从早晨飞到晚上10点以后。
自由空战、实弹打靶、常态化夜航……这些在平原就是高难的课目,都成为蒋佳冀带领团队研练的重点。
初春,是雪域风沙最大的季节,云亦变幻莫测,蒋佳冀率先起飞,带领“空中杀手”在万里空天展开自由空战,战场感知、搜索发现、高位机加入项项精练,着陆时侧风几乎接近极限。
“合理利用每个飞行架次,融入所有作战问题,天天就这么练。” 蒋佳冀眉头锁着紧迫和忧患。
然而,不久后,团队参加某军事演习遭遇“滑铁卢 ” —— 火箭弹命中率不高。为提高命中率,他带领飞行人员潜心研究火箭弹弹道轨迹,精确计算弹着点分布位置,反复论证后在空中校验,并邀请院校专家现场指导。结果,专家们惊喜地发现,蒋佳冀他们计算出的结果, 与专家教授得出的结果完全吻合。
数月后,一次重要演训任务在雪域腹地拉开帷幕,蒋佳冀率队驾战机穿越云雾,呼啸而至,对“敌”重要目标实施精确打击。打了一个漂亮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