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正在转运重症患者到重症监护室。王皓宇 摄
把人民利益举过头顶
——记中部战区总医院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群体
解放军报记者 王传顺 孙兴维 赖瑜鸿
特约通讯员覃丽萍 王皓宇摄影报道
疫情就是命令,生命重于泰山。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中部战区总医院医护人员义无反顾冲锋一线,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希望留给群众,用生命见证使命、用奉献诠释宗旨,展现了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政治品格,冲锋在前、敢打必胜的军人本色,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情怀担当。
护士长刘孟丽正在给大家交代护理患者注意事项。王传顺 摄
交代好夜间护理的工作重点,支援武汉肺科医院医疗队护士长刘孟丽回到半污染区,脱下防护服准备下班,脸上被口罩和护目镜勒下的印痕清晰可见。此时,时针已指向晚上9时。
从1月21日支援武汉肺科医院至今,刘孟丽和她的战友已经连续战斗了一个多月。在医疗队里,52岁的刘孟丽是年龄最大的队员,也是每天冲在最前面的人。准备医疗物资,安排护理人力,查看护理情况,查对患者医嘱……从早到晚,都能看到她奔波的身影。
医院领导担心她和队员们长时间高强度工作,身体吃不消,特意要求她们轮换休息。她却说,我们已经熟悉这里的重症病人,他们需要我们……”
2月25日,刘思思工作6小时后,即将走出“红区”时,她的心怦怦跳,感觉要从嗓子眼蹦出来似的,她一直咬牙坚持着。走出病房脱下防护服后,拉开隔离衣的袖子,瞬间,汗水顺着衣袖流了下来,身上没有一块衣服是干的。光想想就很难熬!殊不知,这只是每个医护人员每天的常态。
“每天这么辛苦和危险,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你?”记者问刘思思。“我是武汉人,又从事了护士这个职业,即使再辛苦再危险,这个重担也必须扛起来,我想守护我的家乡,愿她快点好起来。”这不仅是刘思思的愿望,也是人民群众的重托,更是广大医护人员的神圣使命。
重症监护室内,解放军总医院专家和中部战区总医院的医护人员共同抢救危重患者。王皓宇 摄
以病人为中心,视患者如亲人。疫情面前,中部战区总医院广大医护人员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难,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点滴做起,从小事抓起,用热情的关爱温暖每一名患者。
尽管防护服裹满全身,但护士长吴丽媛的识别度特别高。每天早上查房,患者们总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你过了早冇撒(吃早餐了没有)?”“小米粥好不好七(吃)?”“今天有冇得好点?”……地地道道的武汉话问候,让患者倍感亲切,许多平时不苟言笑的患者情不自禁打开话匣子,趁吴丽媛查房时多聊几句久违的家乡话。
一个人的行为往往折射一支队伍的性格。中部战区总医院从解放战争中一路走来,跟随部队南征北战,敢于亮剑、敢于胜利的红色基因早已融入每一个人的血液,在一代又一代官兵中接续传承。
经过从死神手中“抢人”的艰辛与惊心动魄之后,感染科57岁的江晓静主任露出开心的笑容。王皓宇 摄
57岁的感染内科专家江晓静有时候晚上只睡两三个小时,疫情严重时,晚上很少回家,深夜查房之后就在值班室或办公室打个盹,醒来就跑病房了解患者情况、跟进指导救治。有时江晓静放心不下重症患者,凌晨4点,仍换上防护服到重症监护室查房……“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我觉得自己应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江晓静说。
“军人的职责和使命,让我必须再次担起这责任。”66岁的靳桂明已经退休。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靳桂明主动向医院党委请缨重返感控岗位,奔赴抗疫一线牵头负责全院感染控制工作,就像当年义无反顾救治重伤战士一样。
在医院,靳桂明是出了名的“铁包公”,极其苛刻的较劲态度让人印象深刻,她总是紧盯细节抓感控,每班医护人员进入污染区域工作时,她都要在缓冲间专门安排督导员,专“盯”防护服穿脱和护目镜穿戴是否规范。
“我较真一点、盯紧一点,大家的风险就少一点”,靳桂明说,感控工作点点滴滴,看似简单,但都是重要的,简单的事情做好了就不简单,就能换来大家平安。
医护人员研究重症患者治疗方案。王传顺 摄
大医精诚,大爱忠诚。战斗在继续,生命也在延续——
中部战区总医院的白衣战士始终坚守疫情防控阵地,护佑江城百姓生命……而历史终将见证,胜利属于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