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时间拼速度 与死神抢生命——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一科里的“生死战”

来源:新华社 作者:黎云 贾启龙 廖君 侯文坤 发布:2020-03-25 10:50:07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在武汉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一科主任张西京在询问患者的情况(3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毓国 摄

与死神接刃 白衣执甲争分夺秒

“1、2、3!”一声“翻身指令”划破安静的病房,“90后”护士唐梅在张西京指导下护着患者头部及气管插管,和另外4位护士合力帮助患者改变了卧位。虽然只是几分钟的操作,汗珠已经在护目镜里打滚。看着患者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大家松了一口气。

“重度呼吸衰竭患者在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仍不能改善氧合时,实施俯卧位通气是较为有效的措施之一。”唐梅说,这样的操作每天都在进行,每挪动一下,都要小心翼翼。

多数重症患者肺部有大量的炎性痰栓,阻挡了氧气的吸入,会让患者滑向死亡的深渊,纤支镜是重要救治手段之一。

这一救治过程在高浓度的病毒气溶胶环境下完成,与插管操作风险相当,不同于插管的速战速决,纤支镜操作有时需要暴露在污染环境下半小时。

“这样的救治每天都有,只要对患者有用,我们就不能退。”张西京团队干的就是与死神掰手腕的活。

病情瞬息变化。紧急抢救时,每个步骤都是按秒计,每一秒都生死攸关;等患者一点点恢复生命体征时,却像跑马拉松,几小时甚至一连几天都要守着。

“快,是为了救命;慢,同样是为了救命。”这是护士伏雨佳听到科室副主任李文放念叨得最多的话。一天早晨,刚进病房,伏雨佳看到每个病床床头多贴了一张提示:“检查患者气管插管是否在鼻腔中有合适的长度,防止脱落!”

那是李文放打印并逐个贴上去的。

头天夜班,监护仪突然报警,李文放马上跑过去。“氧饱和度探头正确,氧源正确,氧气管路通畅。”检查一圈都正确,李文放想了想,打开患者的口罩,问题果然藏在口罩下——高流量通气的通气管一只脱出在鼻孔外,造成患者氧饱和度下降。

“新冠肺炎和其他疾病不一样,每个病人情况也有差异,没有治疗特效药,就是考验我们救的效率和治的耐心。”这次,张西京团队面临一道全新课题。

眼下,救治工作正是攻坚阶段。

“细节!团队!”这是张西京眼中的关键,也是火神山重症医学一科与死神对战的“看家本领”。病人有个体差异,30名医生、50名护士,来自呼吸科、消化科、神经科、麻醉等不同医院、多个科室,“每个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执行,都是多学科团队协作的战斗,最终落实到治疗和护理的细节上,帮助患者战胜病毒。”

53岁的李文放这些天多了一个习惯,除了例行查房,还要和护士一道,把所有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各种诊疗设备的工作状态,全都过一遍;

科室副主任宋立强条件反射式的,见到护士给病人做俯卧位通气,就会立马跑到病人床头盯着,保证管子不脱落,不打折;

护士吕向妮额头那道勒痕一直没消,天天进病房,忍着防护装备的不适,也要确保每一个医嘱及时准确执行;

……

“任何时候,都是生命至上。”生死之地,张西京团队竭尽全力守护每一支微弱的烛光。

一连串数字,记录着无数次与死神的接刃战。

截至3月22日20时,医院累计收治3040名患者,其中重症1442例,危重症125例,累计出院2284例。目前,在院患者690例,其中重症和危重症228例。

火神山医院医务部副主任周全介绍说,为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火神山医院建立起病区、科室、医院三级会诊制度,组织专家分组进行现场查房会诊,确保危重症“一人一案”救治;广泛采取恢复期血浆、中医药、托珠单抗、ECMO等手段治疗基础上,医院又建立了成熟的筛选评估和疗效评价救治体系,广泛应用于危重症救治。

“这里没人是全才,每一次抢救,每一次日常护理,都是互补的团队协作。”陈静说。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最令人欣慰。

“总有遗憾,几天内去世的人,顶得上我原来医院科室一年的了。”张西京握着拳,一遍一遍捶着自己的腿,声音变得哽咽,“上了呼吸机、插管、ECMO,还是没抢回来……”

1 2 3 4 5 6

责任编辑:孙智英

相关稿件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