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组图丨为何在六连,每天都是出征?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张永进 周俊谊 李彬 钟志光 发布:2020-07-28 15:42:00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过得硬的连队过得硬的兵

——第74集团军某合成旅三营六连传承发扬“硬骨头精神”锻造过硬连队剪影

■周俊谊 李彬 钟志光 特约记者张永进

“全连注意,向左前方海域泛水编波,执行——”

盛夏的粤东某海域,一场两栖战车海上进攻战斗演练正在进行。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第74集团军某合成旅“硬骨头六连”的十几辆战车迎着汹涌的波涛,轰隆隆向目标滩头冲击。

步战车进行海上驾驶训练,锤炼过硬驾驶技能。李彬 摄

当日的海域风急浪高,对战车成员之间的配合要求不言而喻。打头阵的连指挥车驾驶员一番熟练操作,防浪滑板展开,悬挂履带收起,率先冲入海中,车长随后发出指令,引导其余战车完成编队、警戒火力配置,向目标海域机动。

实战化演练中,两栖步战车在烟幕掩护下行进。李彬 摄

“海上驾驶训练是两栖装甲合成部队的重难点课目。”该旅合成三营营长高路介绍,为充分利用海上训练时间,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尽可能多的课目训练,他们创新思维,按照多点位、高密度的发车训练节奏,提高各课目的训练“摩托小时”,最大限度发挥场地、装备的使用效能。

前几日,他们在获知气象部门发布恶劣天气预报的情况下,毅然选择跳出浅水区训练,扩大演训半径,到深水区摔打锤炼,挖掘武器装备最大战斗性能。面对风急浪涌的恶劣气象条件,他们根据不同射击目标、距离、天候的特点,反复研练,攻克了目标捕捉难、射击瞄准难等多个射击难题。

陆海协同演练中,连队官兵向岸滩发起冲击。张永进 摄

平时练到极致,战时才能一剑封喉。“练兵是为了打仗,多练几手、练硬几手,战场才能打得赢!”连队官兵的简短回答,让人感叹:“硬骨头六连”,时刻不忘打仗!

在高温暴雨下,六连官兵锤炼过硬军事技能。张永进 摄

司号员张春阳吹响前辈传下来的军号。张永进 摄

“吹响战斗号角,军人为战而生!”连队司号员张春阳拿着连队传承了几十年的军号说道,“在六连,每天都是出征日!”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六连就以“战备思想过硬”闻名全军,总结的“三分四定”被写入条令,成为全军规范。步入新时代,无论形势如何发展、任务多么繁重、兵员成分怎么变化,连队始终把战备教育融入经常,把战备制度变成习惯,把战备规范抓到极致,让“随时准备上战场”这根弦绷得紧而又紧,探索出了战备物资装箱化、战斗装具宿舍化、定人定物实时化的战备管理新招,梳理出20类169条战备运行规范,大幅提高了应急备战能力,被战区陆军推广。

每逢重大活动,连队官兵都在连石前举行宣誓仪式,筑牢官兵理想信念。张永进 摄

夫战,勇气也。六连始终把战斗精神培育融入实战化训练,在险恶环境中锻造不惧艰险、不畏生死的血性担当,让官兵在生死面前,站得出来、豁得出去。一次远距离编波航渡训练,连队战士李昭轩驾驶战车至深水区时,突遇巨浪覆盖,发动机突然熄火,随时可能沉没。面对险情,车长史衍凯沉着冷静,果断操作,凭着过硬的技能成功将险情排除,并坚持完成课目训练。

六连按打仗要求强班子建队伍,以自身模范行动带动官兵,把带兵打仗作为第一要务,用真情实感做工作聚人心。多年来,六连干部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是始终坚持“训练标准高于战士、自身要求严于战士、平时付出多于战士”的要求不变;坚持在训练中当先锋、打头阵,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挑重担、冲在前;坚持让官兵参与连队建设,遇到难题让官兵出招献计,敏感事务让官兵公评公议,从好风气中凝聚出战斗力。3年来,连队选晋士官56人、发展党员18人、立功嘉奖76人,评上的硬气,落选的服气。

指导员冯杰在连队荣誉室为战士们讲述“硬骨雄风”雕塑的故事。张永进 摄

六连的“过硬”,是战场上打出来的,是训练场上练出来的,是赛场上拼出来的。3年来,他们在集团军以上比武竞赛中有16人次摘金夺银,19人次打破旅纪录。今年5月,连队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表彰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连长赵松与官兵把连队荣获的“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奖牌挂上荣誉墙。张永进 摄

在“硬骨头精神”激励下,班长王冬林在国际军事比赛中夺得奖牌。这是王冬林和战友分享比赛心得。张永进 摄

班排战术训练中,官兵们交替掩护前进。张永进 摄

夏季高温环境下,狙击手何翰龙下车迅速投入战斗。张永进 摄

传统课目训练,刺杀声气势如虹。李彬 摄

连队在雨中组织实弹射击考核。张永进 摄

连队官兵进行实弹射击。李彬 摄

实战化演练中,步战车发射烟幕弹掩护步兵发起冲击。张永进 摄

指导员冯杰为连队官兵讲述“硬骨头六连”的优良传统。张永进 摄

连队在连石前举行宣誓仪式,筑牢官兵理想信念。张永进 摄 

 

责任编辑:孙智英

相关稿件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