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军事摄影家>>周朝荣专栏>>摄影理论 >>正文
也说摆拍
来源:中国军事图片中心      作者:周朝荣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09日18:07
     

挥手冲锋

    三、日常工作(生活)报道就一定要摆吗?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照相技术的高科技、数字化、高智能化,以及“人人都能拍照”的摄影普及化,所谓“受客观条件制约”的理由已经过时了,可以说,现在几乎达到了没有什么东西是拍摄不了的;没有什么事情是抓拍不住的。水珠滴落、雷电闪现的瞬间,都可以抓住;微观世界的小动物、人眼看不见的细胞都能够清晰地呈现;外太空的星云,数千米深的海底影像,我们都可以领略。所以,任何一种“受客观条件制约”的理由都站不住脚了。那么,为何还会有“摆拍”一说?

    很多专业摄影记者和非专业摄影人士反映,现在发生突发事件,实际生活中的动态性事件,摄影者都能从容应对了,能够抓拍到精彩感人的镜头。怕的就是没事的时候,在平平淡淡的日常生活中让你去捕捉新闻,或者是上级规定了一个典型人物或单位,限定时间让你去拍摄报道,这种情况下就难免要“摆拍”了。

    那么,突发事件、动态性的活动,抓拍是不难的。像地震、洪灾、泥石流等灾难事件的救援,还有部队的各种训练和演习,我们的记者都有不俗的表现,甚至抓拍到出色的新闻照片,抓拍到获奖照片。

    但是离开了这些动态性的事件,我们常常就为难了。比如报道一个训练先进单位,记者到了那里,恰逢这个单位这一周时间不训练,而是组织学习教育。而报道时限只有两三天,那你怎么办?显然拍学习的场景不合适吧,那就只有一招:让这个单位临时改变计划,变学习为训练。这样记者就能拍到合格的照片了,甚至完全可以做到在训练现场真正抓拍。但是,你不要忘了,你这一改变计划,不就是最大的“人为干预”吗?但我们很多类似的典型,组织集体采访时,大体上就是这样改变拍摄对象的活动计划而拍摄出来的。

    这样说,好像给“摆拍”提供了充足的理由。但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即使是面对这样的现实,作为专业的职业记者,应该想方设法把人为干预的因素降到最低,以极大的智慧争取在拍摄对象处于生活原生态的情境中,去抓取尽可能真实生动的瞬间。这里举一个例子,就是乔天富拍摄的图片专题《吴孟超的一天》。这也是大典型,也是多家媒体集体大呼隆采访。乔天富没有屈服于一般化的作为,而是想出了一个好点子:在不干预吴孟超的前提下,跟踪主人公一天,他干什么,乔就拍什么。最后从一天抓拍的数百幅图片中去挑选合适的、能集中反映吴孟超职业特点和高尚医德的十多幅图片,组成一个专题。他成功了,这组专题见报后反响不错,今年获得了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可见,典型人物、日常生活报道,同样能抓拍出好新闻照片来。只不过要有智慧,只不过要付出代价,只不过要能吃苦。急功近利、浮躁偷懒、想走捷径,永远拍不到好照片。

(编辑:赵阳)
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