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军事摄影家>>周朝荣专栏>>摄影理论 >>正文
撤销摄影部≠摄影记者失业
来源:中国军事图片中心      作者:周朝荣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10日09:23

《加强信息化》周朝荣

    以上结论得出的原因,还可以归结为这样几点:

    一、 传统纸媒短期内不会消失,新闻图片在纸媒上的传播优势仍将存在。

    我们曾经遭遇过多次危机。当电视机普及到亿万家庭,电视新闻成为传播热点时,新闻摄影遭遇过危机;当高清电视普及,高清数字摄像机成为电视新闻的主角时,新闻摄影也遭遇过危机。十多年前,我写过一篇《也许多余的忧虑——预期电视图像下载技术将给新闻摄影带来危机》(见2002年4月30日《中国摄影报》),其中提到90年代后,数字摄像机出现,理论上讲这种摄像机拍摄的图像,可以截取其中一帧或数帧画面运用到纸媒上。当时假设这种技术成熟,摄影记者就可能面临大批量失业的风险。但实际情况是,这种截取其中一帧或数帧画面的技术真的实现后,在报纸供职的摄影记者并没有失业,因为摄影和摄像还是有着极大的不同。面对同一个新闻事件,两种媒介的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的观察、思考、取景、拍摄等诸多方面都不相同,谁也取代不了谁。

    进入21世纪,传统纸媒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市场危机。国际上,西方发达国家的不少主流纸媒纷纷缩水甚至倒闭,我国的不少纸媒也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遭遇发行量的大幅下滑甚至停刊。尤其是近年来,互联网和移动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并迅速占领新闻资讯传播的高地,传统纸媒的出路就更加严峻。但严峻不等于消失,传统纸媒、尤其是主流纸媒依然坚挺。

    既然传统纸媒短期内不会消失,新闻图片在纸媒上的传播优势就仍将存在。最直观的例子就是,报纸运用版面语言可以将新闻图片的新闻价值、形象信息成倍或数倍地放大,让读者对所报道的新闻的认识更加深刻、全面、细致。比如一幅优秀的新闻图片在纸媒版面上以六栏以上的大篇幅发表,它就可以清晰地展示图片的所有细节,一下子抓住读者的眼球,深深地吸引读者认真阅读、仔细欣赏。而这个优势,是网络传播和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小屏幕图像无法企及的。

    这是视觉传播学和阅读心理的一个特性。当年,画家罗中立的一幅油画《父亲》,就是因其巨幅大画面的优势,生动逼真的细节刻画,形象再现了父亲历经岁月的磨难而苍老慈祥的脸庞,强烈地冲击着参观者的眼球和阅读心理,使得人们站在画作面前不禁潸然泪下,思绪万千。假如当初这幅作品首次露面时是在手机等移动新媒体的小屏幕上,那就绝不会强烈地冲击读者的眼球和阅读心理,绝不会产生如此巨大的轰动效应,甚至会被当做普通的肖像画而埋没。传统纸媒正是抓住了这一阅读心理效应,经常在主要版面的突出位置,将优秀的新闻图片巨幅放大,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吸引广大读者的注意力,从而达到广泛深入传播的目的。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再比如,新闻图片流行组图或图片专题的传播模式,围绕一个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以多幅甚至十几幅图片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加以呈现和展开叙述。传统纸媒常常是用一个整版将这个专题同时展现在读者眼前,并且编排有序,篇幅有大有小,文字解说穿插其间,最精彩的瞬间(也有称“主打照片”的)往往突出处理,视觉效应和阅读效果非常好。而网络传播和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小屏幕图像却只能一幅一幅地往下翻看,并且因为画幅太小很多细节看不清楚,最精彩的瞬间想仔细欣赏又难以做到,阅读传播效果就大打折扣。

    从这个意义上说,只要传统纸媒依然存在,新闻图片在纸媒上的传播优势就仍将存在。

(编辑:赵阳)
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