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军事摄影家>>周朝荣专栏>>摄影理论 >>正文
新时期军事摄影的创作走向
来源:中国军事图片中心      作者:解放军报记者周朝荣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10日11:16

《生命禁区苦练精兵》 周朝荣  摄

    ●表现形式:从“唯美”走向纪实

    表现形式是受思想认识和观念形态左右的,与创作手法更是有着直接的联系。“左”的思想的干扰,片面强调“红光亮、高大全”的创作观念,“组织摆布”的创作手法,曾经导致了全国的摄影创作滑向另一种“唯美”的误区。加上港台摄影艺术创作重形式美感的冲击和形形式式的“现代主义”、“表现主义”等诱惑,不少人片面地认为,摄影作品缺少形式美感或者美感不足,就不够“艺术的档次”,就不成其为“艺术作品”。记得80年代初期,国门初开,国外的、特别是港台的摄影作品大量地涌进国内,一时间使得国内摄影人眼花缭乱!我们惊叹于国外作品那夺人眼目的形式美感,为作品优美的光线、影调、色彩、质感所钦佩,感觉人家的作品才称得上“艺术”,而我们的作品未免太“俗气”。人家是“阳春白雪”,我们是“下里巴人”。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促使很大一部分摄影人追随国外作品的所谓“艺术”追求而去。

    军事摄影是全国摄影艺术的一个部分,自然也免不了受到影响。从历届全国、全军性的大型影展、比赛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军事摄影创作中,这种形式上求美的创作现象的大致走向。曾经有人总结过军事摄影的美学特点,那就是以飞机大炮军舰坦克等武器装备为特征的大场景、大阵势“钢铁陈列”;以炮火炸弹硝烟弥漫为特征的强烈“爆炸冲击力”;以部队队列训练、营房营具、甚至床铺水壶摆放整齐划一为特征的“直线加方块”等为显著标志的“阳刚美”(或曰“崇高美”)。此外,以特技拍摄手法、加用各种效果镜、后期电脑加工制作创作,赋予作品以视觉上更强烈的形式美感,期望以美的外在形式夺人眼球。

    爱美是人类的天性。摄影艺术创作求美,讲究外在的形式美感,以其美的外表引起人们的注目和喜爱,这本身并没有错。关键在于对美的认识,对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相互关系的认识,对单纯追求形式美的作用要有一个正确的把握。

    军事摄影在一段时期内,为什么偏重于追求形式美的东西?除了受国内外摄影创作的大环境影响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思维方式的僵化和题材的禁锢。在很多军事摄影人的思维中,军事创作题材被限制在一个有限的圈子里。要想突破,有所创新,题材的路子很难走通,那就只有在表现形式上求变。这就导致了一定时期内,片面追求光影、线条、影调、色彩等等形式美感在创作中运用的泛滥,偏离了军事摄影创作的本质特征,这是没有出路的。

    军事摄影的优良传统本来就是战场纪实摄影。这种传统曾经主导中国摄影艺术创作的发展和繁荣,对军事摄影和中国摄影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只是因为“左”的干扰和十年内乱的灾难,优良传统受到了冲击和破坏。但纪实摄影的传统并没有完全泯灭,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中,军事摄影创作仍然有大量纪实摄影的佳作频频诞生。因此,不管“唯美”的创作倾向对军事摄影者有多大的诱惑力,也不管它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多么顽固,在全国改革开放大潮流的冲击下,它还是被无情地席卷而去退出历史的舞台。时间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正是在各种摄影艺术创作形式交叉发展的过程中,在“纪实”和“唯美”的反复较量中,军事摄影人逐渐在创作实践中认识到摄影艺术“纪实美”的真正价值所在。就军事摄影创作而言,纪实摄影中有“阳刚美”,但更多的是取材于现实生活、还原生活本真的那种淳朴自然的美感,取材于普通官兵训练生活、还原普通人七情六欲的那种震撼心灵的情感美。

    乘改革开放的东风,一大批军事摄影的“新生代”崛起,他们以思想的开放和活跃、观念形态的绝少“框框”束缚,大胆的革命和创新意识而活跃于军事摄影舞台,并且跻身全国纪实摄影创作的前沿。柳军、乔天富、王建民、李靖、岱天荣、范钦尧、线云强、查春明、李刚、冯凯旋、刘应华、沈玲等,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们从新时期摄影艺术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特别是从战争年代的战场军事纪实摄影中受到启发,清楚地认识到纪实摄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历史形象记录,才是生命力最长久的艺术。这批觉醒了的军事摄影人,在纪实摄影的天地里实践探索,努力开创新的天地,在军事摄影的各个领域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影响和带动了更多年轻的军事摄影爱好者。众多的军事题材纪实摄影作品,在全国、全军各类影展比赛中获奖,军事纪实摄影逐步成熟。

(编辑:赵阳)
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