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军事摄影家>>周朝荣专栏>>摄影理论 >>正文
有感于“新闻摄影不能像‘麦当劳’”
来源:中国军事图片中心      作者:周朝荣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10日15:47

    

为执勤的哨兵表演节目

    我们不主张抵制外来的文化,特别是对于外来的先进文化,不仅不应抵制,还应该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积极地加以引进,消化吸收,为我所用,改革创新。就像当年麦当劳、肯德鸡、可口可乐等洋快餐、洋饮料进入中国一样。当初有很多国人抵制,担心这些洋玩艺儿一旦进入中国,就会冲击我们的民族餐饮业。还有的人想用我们自己的快餐盒饭、快餐面条、特色烤鸡等把洋快餐挤出国内餐饮市场。这些消极的办法结果怎样呢?最终还是没能挤跨洋快餐。而洋快餐呢,倒是挺聪明,抓住了中国的下一代儿童,并且根据中国国情,逐渐推出适应中国人口味的新品种。像麦当劳推出的“麦香猪柳蛋”,肯德鸡推出的“香菇鸡肉粥”、蔬菜汤等。洋快餐适应和吸收世界各国的本土餐饮文化以及不同国籍的饮食口味,因地制宜地发展创新,不仅没被挤跨,反而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分店越开越多,生意越做越火。与此同时,洋快餐的引进,也促进了我们民族餐饮业的发展和创新,使得我们的餐饮业在保持民族传统风味的基础上,品种、口味、花色、制作、包装、销售等等更加科学,更加适合大众的口味,更加方便广大的消费者。

    中国人接受“麦当劳”快餐,仅用了三五年的时间。但接受一种观念文化,恐怕就不是三五年能实现的。精神领域的观念转变需要较长时间的循序渐进。中国的普通大众完全理解和认识“荷赛”以及西方新闻摄影,完全接受“荷赛”和西方形象新闻的表达方式,恐怕还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这是因为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培育了中国人传统的形象思维和理解欣赏能力。他们熟悉和习惯了中国特色的形象表达方式,对于西方过于“开放”的形象表达语言一下子还不能马上适应。而我们新闻摄影界,却有部分人不顾我们当前的国情,不顾大部分普通大众长期形成的阅读欣赏习惯,片面地迷信和崇拜老外,急于求成,把老外的那一套原封不动地搬用过来了。对于“荷赛”和西方新闻摄影的观念和方式,消极地抵制没有道理,但我也不主张对它迷信到顶礼膜拜的程度,不加选择地全盘接受。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荷赛”将来发展得越来越科学,确实成了世界新闻摄影的顶尖权威;随着国门开放,我们的普通大众对于国外文化艺术的欣赏方式和开放式的信息传播模式都习惯了,那我们的新闻摄影与“荷赛”及西方新闻摄影接轨是迟早的事,就像我们接受“麦当劳”一样。因为优秀文化,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在新闻摄影中,思考问题,选择题材,选取角度,形象表达,每个摄影记者都要有自主意识,要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而不应人云亦云,跟在别人的后头跑,即使是老外,即使是世界著名的摄影师也不宜。因为不同国度和民族的人,对事物有着不同的看法,有着不同的价值观。老外感兴趣的东西,我们不一定喜欢;而我们喜欢的东西,老外也不见得感兴趣。正如瑞泽所说,他只是选择拍摄那些他们美国人不了解或者感兴趣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在我们这儿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事情,也许根本就构不成新闻。具体到部队的很多重复题材,比如“敲锣打鼓”,在一些边远偏僻、荒无人烟的驻军部队,面对环境条件艰苦、交通通信落后、文化生活贫乏的现实,组织一些业余文体队伍,开展文体娱乐活动,丰富部队业余文化生活,调动官兵的练兵热情,是非常必要的。这样的“敲锣打鼓”,刚开始作为特定地域环境中部队鼓舞士气的一种文化生活,无疑是可以构成新闻的。但是,一哄而上,你搞、我搞、他也搞,所有的部队都成立锣鼓队,一到节假日就“锣鼓喧天”,是不是有点让人倒胃口。这样的“敲锣打鼓”还是新闻吗?这样的东西宣传报道多了,人们会不会怀疑:部队成天就干这个吗?

    瑞泽说新闻摄影不应该像麦当劳那样在世界各地有一个统一的制作标准,意思就是不能像制作麦当劳快餐那样,用“同一种工艺”去拍摄新闻照片。麦当劳是一种物质产品,为了保证风味和质量的一贯性,它必须有一套严格统一的制作工艺。而新闻摄影则不然,它是一种精神产品,是一项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的复杂劳动,它与麦当劳的产品“需要保持一致性”恰恰相反,它的产品是需要丰富多样性的,而不是同一幅面孔。因此它的“生产加工手段”也就不能是同样的。在新闻摄影的采拍中,众多的摄影记者不能采用同一种思维方式,不能运用同一种采访、拍摄手法去重复劳动。否则,我们大家拍出的新闻照片必然是似曾相识的面孔。

(编辑:赵阳)
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