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回忆“地雷战”
《地雷战》这部红色经典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摄制组专程赴地雷战的故乡——山东省海阳县,采访了当年的一些民兵英雄和民兵模范,并进行了实地考察,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经过精心的艺术创作,成功拍摄了这部军事教学片。《地雷战》生动再现了海阳民兵当年运用地雷战英勇抗日的传奇故事,影片一经公映,立刻引起了强烈反响,很快成为一部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
而影片中那个叫“二曼”的女民兵,其原型就是我的母亲——于秀芳。当年,摄制组在山东实地拍摄《地雷战》时,母亲正巧回老家海阳探亲。作为当事人之一,母亲也接受了摄制组的采访,讲述了自己亲历的那段传奇故事。影片公映后,母亲曾对我们说,《地雷战》这部影片拍得好极了,虽然某些地方进行了艺术加工,但很多情节都是真实的,很有感染力,很能打动人,仿佛自己又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母亲告诉我们说,影片中提到的那个八路军十六团是真实存在的,它原是八路军胶东军区的一个直属团,团长的名字叫周光;影片中的那个鬼子据点——黄村,就是海阳县的行村镇,距离自己的娘家辛安乡木桥夼村不过8里路,鬼子经常扫荡的赵家庄就是行村镇辖区内的赵疃村……
母亲说,影片中塑造的那个民兵队长赵虎,原型即取自海阳县的两个真实人物,分别是民兵英雄赵守福和于化虎;女民兵玉兰则采用了女民兵英雄孙玉敏名字中的一个玉字。他们都是海阳县行村镇附近的村民。而影片中那个叫二曼的女民兵,则是直接用了母亲的小名。母亲有3个哥哥,还有一姐一妹。山东俗称女孩为曼儿,母亲的姐姐于芝花小名大曼,妹妹于淑兰小名小曼,母亲居中,所以小名二曼。1971年秋,55岁的父亲刘耀到东北办事途经山东,还特意去了一趟母亲的老家,拜访了已经58岁的老民兵英雄于化虎。当时于化虎正组织民兵演习,他热情地接待了父亲,并兴致勃勃地和父亲聊起了当年母亲和他们一起埋雷打鬼子的桩桩往事。
海阳县三面环海,海岸线长达230公里,因地处烟台、青岛和威海三市的中心,距离这三座城市各百余公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40年2月农历正月初五这天,日寇的铁蹄踏进了海阳这块原本安宁祥和的土地。此后,日伪到处设置据点,不时到各村扫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先后在留格庄镇、徐家店镇、郭城镇、盆子山区等地制造了十余起惨案,给成千上万的无辜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灾难。
母亲家乡附近的赵疃村、小滩村、文山后村、瑞宇村等位于青(岛)威(海)公路两侧,距日伪设在行村的中心据点较近,所以受害最深。但这里的人民反抗也最坚决,涌现出了许多英雄模范人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全国民兵战斗英雄赵守福、于化虎、孙玉敏等。
在抗战初期,民兵们手里一般只有长矛、大刀、土枪炮等落后而简单的武器,与日军先进的武器和精良的装备相比,实在是天壤之别。而主力部队发给民兵们的枪支弹药和铁制地雷,数量又非常有限,满足不了群众日益高涨的抗战需求。为了弥补武器弹药的严重匮乏,最大限度地杀伤敌人,在上级领导的启发和支持下,广大群众开动脑筋想了很多办法。
海洋县行村镇周边的乡镇村庄大都属于盆子山区,山沟里到处都是石头,何不自力更生,就地取材,自己制造石雷,那就方便多了。于是,大家先把山里的石头拉回来,按地雷的大小和形状凿开,然后在凿开的石头中间钻孔,放进自制的炸药,就造出了石雷。炸药是采用老辈人传授的土方配置的,先把硝石、硫磺和木炭按75:10:15的比例混合起来,再用石碾子将它们研成粉末,就制成了黑褐色的炸药。有了上级发给的铁雷,再配合自己造的石雷,解决了民兵作战武器短缺的大问题。由此,地雷战就在海阳境内轰轰烈烈地大规模开展起来。
自打鬼子侵入自己的家乡后,母亲就再也无心务农、做家务了。那时3个舅舅两个在外给地主扛活,一个参加了八路军,姥姥又常年有病,大姨于芝花嫁到外村,小姨于淑兰尚且年幼,所以家里家外的活计大都落在母亲身上。但在干完自家活计后,母亲还是经常偷着往外跑,参加村里的抗日活动和支前工作,跟其他民兵一起学打枪、学埋雷……
母亲说,山东过去的封建意识比较浓,不许女孩子抛头露面,更别说像男孩子那样舞枪弄棒、摆弄地雷了。因此,母亲她们的抗日活动就引起了一些人的风言风语,说什么:“大姑娘家不老老实实地在家里呆着,整天到处疯跑,像什么样子!”有的人甚至还跑到姥爷于成瑞那儿去告状。姥爷听了很生气,坚决不让母亲再外出了。可母亲心里自有主张,还是经常偷着跑出去参加村里的各种抗日活动。有一次,上级奖给母亲两个地雷,她把这两个铁“西瓜”网起来,自豪地挂在脖子上,一口气跑到家。可是左掂量右思忖,不知到底应该放在哪儿,最后只好把它们偷偷地藏在茅房的角落里。可后来,铁“西瓜”还是被姥爷发现了。姥爷又气又恼,对母亲大加训斥。可母亲不改初衷,照样跑出去和其他民兵一起埋地雷,弄得姥爷无可奈何,只好由着母亲去“折腾”。
母亲从小就有很强的反封建意识。解放前山东旧俗强迫未出嫁的女子裹小脚,从小就订“娃娃亲”,母亲坚决不屈从!她白天假装用布把脚裹上,晚上再悄悄地把缠在脚上的布拆掉。后来,大姨成了“三寸金莲”的小脚,做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而母亲却成了“解放型”的大脚,终日奔走在抗日救国和祖国解放的最前线。
为了防备日伪军的频繁扫荡,海洋境内相邻的几个甚至十几个村子的民兵彼此配合,组成了民兵联防队,其中“五虎联防”、“凤凰联防”、“台山联防”、“八王联防”、“寨山联防”等五大联防最为著名。他们在赵疃村附近的东松山上架设了信号树,只要据点里的鬼子一出动,站岗放哨的民兵就移动信号树,以此指明敌人的动向。大家知道敌人出动了,就赶紧组织疏散乡亲们转移到山里去。爆炸组的民兵们负责在敌人必经的路上埋设地雷,游击组的民兵们负责监视敌人的行踪,做好一切战斗准备,有效地保护了自己、打击了敌人。
有一次,母亲和几个民兵正在路边埋雷,一队日伪军悄无声息地向她们逼近。她们发觉后拼命往山里跑,借助山石和树丛的掩护与敌周旋,最后终于摆脱了敌人的追赶。母亲说,当时自己的想法非常简单,就觉得即使被鬼子抓住了,或为革命牺牲了,那也是光荣的,所以一点都不害怕,甚至还有几分自豪。母亲说,鬼子对让他们吃尽了苦头的埋雷民兵恨之入骨。有一次他们抓住了一个埋雷的民兵,极尽折磨、摧残之能事,先用鼓风机往这个民兵的肚子里吹气,尔后再用刺刀把人捅死,其行径令人发指。但敌人的滔天罪行激起了抗日军民更深的仇恨,他们不断研制新的地雷品种和新的埋雷方法,在更大的范围内,痛击更多的来犯之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