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杠杆
——“甲午战争文化沉思录”系列文章之四
陷落的威海卫,南滩,被日军水雷击伤的“定远”号。资料图
一支军队生长在什么样的文化环境当中,坚持什么样的文化理念,以及由此带来的军事层面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战争的走向。
反思甲午战争的前后过程,可以看到,文化元素在军队战斗力和战争结局上的深层影响。这也警示我们,在世界新军事变革浪潮当中,除了要建设强大武器装备力量之外,更要重视建设与之相匹配的先进军事文化,让看不见的文化杠杆撬动战斗力这个根本。
——编 者
甲午战争导致中国失败的原因很多,历年来人们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战略战术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思考,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战争背后有一个看不见的文化杠杆,在左右着战争的走向。
1、不同的传统文化心理导致不同的文化性格
中国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大国,生产技术依靠经验世代相传,其文化构成以传承为主,因而形成了因循守旧的民族文化心理。农业的主要依据是土地,从事农业生产的民族很早就进入稳定的定居生活,追求安定和畏惧侵袭构成社会的普遍心理,其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决定整个民族和国家时时处于防御为主的心态。这样的民族文化心理和心态造成长期的内敛的大陆文化传统。在这种文化影响下,中国在外交上,一向奉行和平相处,忍让退缩;在军事上,对于外来的入侵势力很少做积极主动的进攻性打击,大多都是以防御和被动应对为主要方式。这从宋、明两代迅速亡于金、元和清的军事征服即可看出。日本是一个由多个岛屿组成的岛国,资源相对匮乏,相当多的岛民基本上以从事海洋渔业为生,更有不法浪人流窜海上,以劫掠海上过往商船为业。因而其文化是以向海外扩张的海洋文化,以主动出击和进攻性打击为基本理念,明末中国东南海疆倭寇风行即是明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