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图说军史>>今日关注 >>正文
“甲午战争文化沉思录”系列文章之四:看不见的杠杆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范毓周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08日09:16

陷落的威海卫,鹿角嘴炮台,被“定远”舰击中的岸防火炮。资料图

  3、有没有制海权观念,直接影响到武器效能的发挥和战争主动权

  19世纪以后,制海权成为造就现代大国兴衰的重要杠杆。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也曾反思失败的原因,虽然短期内引进了大量西方枪炮,并开设许多军工厂进行仿制,尤其是不惜重金从德国购买当时东亚最先进的“定远”“镇远”重型铁甲舰,还派留学生到当时世界上海军最先进的国家英国去学习。这些引进和学习曾经一度使清朝的海军实力位居亚洲第一,但由于没有制海权观念,这些不过是停留在器物层面。清朝政府只看到了武器的强大,没有看到武器需有现代战略文化的指导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只看到了海防却没有领悟到现代海权的价值,对买来的舰船既没有建立整体联合舰队的概念,更没有赋予制海权的使命。日本的海军虽然在规模和数量上都不及中国,但他们从制海权理念出发,明确认识到在战争中必须先发制人把敌国海军消灭在港口里,从而把敌国的军队封锁在本土上,使其不能出海取得战争的主动权。在甲午战争中,日本把争夺制海权作为掌握对中国作战的主动权,而中国只是单纯把海洋作为防御的屏障,把海军看成是运输船队、运兵船的护航和陆地防守的辅助手段。在甲午战争的最后阶段,北洋水师“株守军港”不敢出海,坐以待毙,所有军舰成了僵死的炮台,只能对敌舰做有限的抵抗。

(编辑:孙智英)
相关图片

【组图】甲午战争:威海卫之战

日本学习甲午战争解决钓鱼岛的背后

实拍甲午战争大决战(组图)

甲午战争背景

中日舆论甲午战争已打响 这一次决不能输

中日甲午战争老照片:清军重炮远胜日军

民族痛与中国梦——甲午战争对中国历史命运的影响有多大

甲午的殇思——写在甲午战争两个甲子之年

外交部:甲午战争不会重演 有能力保卫领土

外交部就“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答记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