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2周年。
92年,如果以每年365天来计算,约是33580天。三万余天,在时间长河中无疑是转瞬而逝;对于人民军队,却是一段破土而出、顽强生长、不断壮大的艰苦奋斗历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这支军队以石破天惊的大手笔,在世界的东方,写下了一幕幕气吞山河的历史大剧,绘就了一页页波澜壮阔的时代篇章。
(1)
这是一次以惨烈而著称的战役——湘江之战。血拼4天5夜,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余人。
这是一支以“铁流后卫”而名垂战史的部队——中国工农红军第34师。作为整个红军队伍的总后卫,全师6000余人几乎全部牺牲,鲜血染红了湘江。
血战而后牺牲,也许就是湘江之战以及红34师留给后人最痛彻心扉的记忆。
58年后,一位老将军在弥留之际,对守在病床边的亲人喃喃地道出了最后的夙愿:
“湘江战役,我带出来的闽西子弟都牺牲了,我对不住他们和他们的亲人。活着不能和他们在一起,死了也要和他们一起回到家乡,这样我的心才能安宁。”
这位老将军叫韩伟,湖北黄陂人。时任红34师100团团长,是34师留下来的极少数幸存者,开国中将。
在那一刻,病榻上的老将军,也许冲锋的号音仍在耳畔不断回响,也许战友们混杂着烟火和血水的脸庞还是那样年轻,也许老师长陈树湘的音容笑貌依旧栩栩如生,即便一想起来,还是那样撕心裂肺地疼……
牯子江上,夏日当空,白雾蒸腾。
经过多次恶战,已成功掩护红军大部队渡过湘江的红34师,此刻自己却陷入到绝境——国民党的湘军、桂军、中央军三路包围,浮桥被炸毁,通往湘江的道路被全部切断。
师长陈树湘决定率部从这里抢渡。当船行至河心时,两岸突然枪声大作,陈树湘被子弹击中腹部,血流如注。他用皮带压住伤口,继续指挥作战。
当突围到道县驷马桥时,身受重伤的陈树湘眼看敌人已从四面八方包围上来,为了不拖累战友们,强忍剧痛与警卫员撤到一座旧庙,用火力吸引敌人掩护部队撤退,直到打光最后一颗子弹而被俘。
当敌人得知抓到红军的一名师长,欣喜异常。道县保安团营长何湘在用尽各种手段等都毫无所获的情况下,准备将陈树湘送往司令部去邀功请赏。途中,陈树湘乘敌兵不备,猛然撕开缠绕在伤口上的绷带,伸手绞断了自己的肠子,壮烈牺牲,时年29岁。
在陈树湘烈士牺牲地湖南道县蚣坝镇石马神村,矗立着刻有“断肠明志 绝对忠诚”字样的石碑。新华社发(陈泽国 摄)
韩伟比陈树湘小一岁。从参加秋收起义开始,韩伟和陈树湘就一直在一起并肩战斗。34师最后一场血战之后准备分兵突围时,他们曾留下最后的生死约定:“万一突围不成,誓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
湘江之战后不到15年时间,新中国成立了。红34师6000多名红军战士却永远地长眠在了湘江之畔,他们的精神铸成了一座永远的丰碑。
2018年9月20日,经中央军委批准,增加林俊德、张超为全军挂像英模。
“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林俊德,在生命的最后一天,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最后10小时,林俊德戴着氧气面罩,身上插着十多根管子,坐在病房前的办公桌前,一下一下地挪动着鼠标,在属于自己的科研战场上进行着最后的冲锋……
当老伴儿轻声劝林老休息时,他的回答是:“坐着休息,我不能躺下,躺下了,就起不来了!”
“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张超,在驾驶舰载战斗机着陆时,突发电传故障,为保护战机,错过跳伞最佳时机,用4.4秒的生死一搏谱写了激荡海天的人生壮歌。
张超曾说过:“人生的紧要关口,选择什么、放弃什么,最能看出一个人的理想信念。”张超牺牲后,与张超朝夕相处10年的战友聂元闯始终忘不了他那一次次“选择”和一次次“放弃”——
作为“海空卫士”王伟所在团飞行员,张超来团里报到时,对团长说:“我就是冲着王伟来的!”;“他是家里的独苗,可却要选择招飞”;“他是可以留校任教的,可他毅然选择了一线部队”;“他放弃了提升的机会,毅然决然去追寻他的航母梦”……
从陈树湘到林俊德、张超,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岁月,中国军人的风骨和血性,汇聚成了这支军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劲动力。当我们回望过去,展望征程,最美的永远是浴血冲锋的战斗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