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中国——70年中国面貌变迁述评之五

来源:新华社 作者:董瑞丰 发布:2019-09-19 08:24:18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钱集镇新桥村村民在农家书屋阅读(2019年8月25日摄)。

精彩跨越:激活一池春水 构筑精神坐标

历史的指针,定格在1949年10月1日——

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同志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在义勇军进行曲的雄壮旋律中,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长安街上,游行队伍高举红旗,纵情欢呼。

70年后,国家博物馆展出经典巨幅油画《开国大典》,再次将人们带回那个令人心潮澎湃的历史现场。

时空转换中,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已浴火重生,屹立东方。

色彩的变化,描绘出国家繁荣的图景——

绿、蓝、黑、灰,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服装色调,“列宁装”“布拉吉”……简朴的衣着折射出那个时代物质的匮乏。而如今,千姿百态的国风华服引领时尚潮流,“Made in China”在世界舞台大放光彩。

数字的更迭,记录下时代发展的步伐——

55个,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公共图书馆的数量。而如今,这一数字突破3100大关。从“书荒”到“书海”,从纸质阅读到网络视听、网络文学、数字出版……中国人的精神食粮愈发丰富。

贵州省织金县金龙小学里的蹲式冲水卫生厕所(2018年10月23日摄)。

理念的飞跃,印证了文明进步的力量——

“一个土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这曾是农村厕所留给人们的印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场“厕所革命”在全国打响,推动乡村生产生活方式变革,可以“看山望水忆乡愁”的美丽乡村,释放出乡村振兴新动能。浦江之滨,垃圾分类成了上海人的“新习惯”,润物细无声的改变让“东方明珠”更加璀璨。

70年时光如水,带来的不仅是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也是精神财富的极大丰富。

湘西大山深处,一家小小的农家书屋,托举起无数孩子的梦想。

管理员向民志双脚残疾。为了读书看报,他爬到离家半里外的村部借阅报刊。为了让更多人获取知识的力量,他克服重重困难创建“明志书屋”,成为湖南省第一家农民自办的农家书屋。

“我因读书战胜了残疾所带来的不幸,希望书屋也能照亮大山娃子的未来。”

京西宾馆会议楼前厅,军功章光芒闪耀。

来自湖北的94岁老英雄张富清在前排就座,激动不已。

“看到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我们当年的流血牺牲都值得!”

伟大的时代涵养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

这是英模辈出的时代。孔繁森、李保国、廖俊波、黄大年……一大批时代楷模、最美人物,诠释和光大了中华文明的品格风范。

这是精神昂扬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高举,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为当代中国的价值公约,让社会主义道德的阳光洒满人间,文明新风吹遍神州大地。

这是万象更新的时代。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文艺的大发展大繁荣,让人民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人民科学文化素养大幅提升,社会创造力和活力不断迸发,“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生动景象成为新时代的鲜明标识。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70年精彩跨越,不仅激活了一池春水,更重构了民族的精神坐标。文明中国的铿锵步履,留下时代洪流中无数生动剪影,标定了人们为之奋斗的前行方向。

1 2 3

责任编辑:孙智英

相关稿件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