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敏、张富清、申亮亮、张超、王继才……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深深记住了这些闪亮的名字。2019年9月29日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于敏等8人被授予“共和国勋章”,申亮亮等28人被授予国家荣誉称号。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以共和国的名义致敬功勋、礼赞英雄,这是对新中国70年奋斗史的深情回望,更是为了续写更加绚烂的光荣与梦想。
请关注《中国国防报》的报道——
共和国勋章,献给“最亮的星”
——唱响新时代致敬英雄尊崇军人的赞歌
■中国国防报记者 司李龙
于敏、张富清、申亮亮、张超、王继才……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深深记住了这些闪亮的名字。2019年9月29日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于敏等8人被授予“共和国勋章”,申亮亮等28人被授予国家荣誉称号。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以共和国的名义致敬功勋、礼赞英雄,这是对新中国70年奋斗史的深情回望,更是为了续写更加绚烂的光荣与梦想。
初心不改,英雄就在身边
人生乐章里,爱国是最动人的音符;逐梦征程上,报国是最鲜艳的色彩。
8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和28名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一个共同特征就在于他们心中始终洋溢着对祖国的深沉大爱,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从“两弹一星”、核潜艇等国之重器跃然于世,到杂交水稻、青蒿素等重大突破造福世人,从防沙治沙、脱贫攻坚,到巡边护边、固守海疆,正是因为他们的无私付出、忠诚报国,我们的国防更加稳固,生活更加安宁,经济社会发展更加欣欣向荣。
英雄模范的人生,闪耀着忠诚、执着、朴实的品格。孙家栋60多年锚定航天工作,李延年60多年永葆英雄本色,黄旭华60多年潜心技术攻关……他们一生只做一件事,矢志不渝、百折不挠,舍小家为大家,燃烧自己、奉献自己,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展示了大我无我的崇高境界。
有人说,英雄离我们很远,不可触摸,因为他们功绩卓越、默默无闻。其实,英雄不曾远去,英雄就在身边。
2019年,湖北省来凤县95岁老人张富清“火”了。革命年代,他曾立下赫赫战功,退役后又主动选择到偏远的贫困山区工作,60多年来深藏功名,在工作岗位上不改军人本色、奉献一生。
91岁的张文魁,98岁的李少卿,84岁的肖德准……在我们身边,还有不少这样的英雄。
他们,年龄不同,来自不同地方,人生经历更是迥异。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选择:从战场归来时,都选择了深藏自己的功名,各自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
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品味这些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不难看出,忠诚使命的担当精神、执着苦干的奋斗精神、朴实无华的奉献精神等,既体现在惊天动地的事业上,又融入于平凡的工作生活中。岗位平凡但是精神伟大,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和他们身上体现出的精神品质,都释放出撼人心魄的光华,形成催人奋进的力量。
正如网友“涟漪”所说:“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振兴中华民族的英雄,祖国能有今天的繁荣昌盛,离不开他们的无私奉献和默默付出。”
使命在肩,传承英雄精神
今日中国无战事,和平年代有牺牲。
9月2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申天国、杨秋花夫妇手捧“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奖章,代表牺牲在维和战场的儿子申亮亮接受表彰。在执行任务中遭遇恐怖袭击,申亮亮在汽车炸弹爆炸瞬间将战友推离,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部队其他人员的平安;
5月22日,中宣部授予排雷英雄杜富国“时代楷模”称号,面对生死抉择,他勇敢地对战友说“你退后,让我来”,战友安然无恙,而他却失去了双眼和双手;
……
在危难面前,他们作出了相同的选择,迸发出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用血肉之躯铸就了“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新时代中国军人,也激励着无数后来人奋进。
申亮亮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的消息传来,在我赴马里维和部队官兵中引起强烈反响。官兵纷纷通过手机观看新闻,分享这份感动与自豪。“作为申亮亮班长曾经带的兵,我要以他为榜样,出色完成此次维和任务。”战士胡涛说。
英雄的精神一直在传承。如今在申亮亮生前所在旅,申亮亮的“身影”在营院里随处可见:所在连队每天晚点名,第一个呼点申亮亮,全连官兵答到;新兵入营的第一堂课是崇尚英雄,老兵退伍的最后一课是告慰英雄……
使命在肩,哪里都有英雄的传人。
在“时代楷模”张富清的老连队,官兵把张富清的照片挂在荣誉墙上,时刻提醒自己要像张富清老英雄一样,坚决听党的话,训练不怕苦、打仗不怕死,矢志强军立新功。
“人民楷模”王继才去世后,许多人怀念他,也牵挂着开山岛。他的妻子王仕花申请继续守岛,她说:“守岛不仅守的是我们的小家,守的是组织的信任、民兵的责任,守的是人民的幸福、祖国的安宁。”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广大民兵在遂行抗震救灾、抗洪抢险、灭火救援等急难险重任务中,纷纷叫响“向王继才学习”的口号,用实际行动诠释不怕牺牲、敢于担当的新时代民兵形象。
英雄事迹彪炳史册,英雄精神代代传承。强军征程上,广大官兵一直循着英雄的足迹前行。
尊崇军人,成为社会风尚
2019年7月26日,北京京西宾馆,一张照片定格珍贵瞬间: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会见全国退役军人工作会议代表并同大家合影留念。当看到老英雄张富清,习近平总书记俯下身,双手紧握住老人的手,深情地说:“你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楷模!”一时间,掌声四起。
这是对英雄的致敬,更是对英雄模范的礼赞!
军人,战争年代,他们个个用钢铁之躯,铸就一道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和平年代,他们个个以血肉之躯,留下一个个“最美逆行”“最美背影”。
军人心目中最有分量的勋章,是战场上的胜利,是来自社会的尊崇。
今天的中国,尊崇军人成为社会共识。血性十足的演兵场、浊浪翻涌的激流里、残垣断壁的废墟上,那些向死逆行的身影、赴汤蹈火的脚步,让全国人民由衷点赞:“中国军人敢于牺牲奉献,依然是最可爱的人!”
和平时期,视军人为亲人正在成为各级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共识和自觉行动:河北省率先在全国成立省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安徽省旌德县让过往现役军人免费住上星级宾馆;山东省滕州市军地领导亲自为家乡立功官兵送喜报;今年年初,湖南省常德市委、市政府和军分区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新时代拥军优属工作的意见》,被网民誉为“最牛”的拥军优属文件……
祖国不会忘记,人民永远铭记。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每名军人都是钢铁长城上的一块“砖”,只有稳固每块“砖”,钢铁长城才会坚如磐石。军地合力为军人撑起坚定的“后方”,也撑起子弟兵心无旁骛练兵备战的营盘。
风展军旗如画,强军征途如虹。我们坚信,一个尊崇军人的国家,必定会拥有一支所向披靡、不可战胜的军队,这支军队必定会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