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再华同志简历
李再华,湖北恩施人,1979年8月出生,1999年12月入伍,2001年1月入党,现任甘巴拉英雄雷达站政治教导员,空军少校军衔。
首长和同志们:
我是甘巴拉雷达站政治教导员李再华。甘巴拉雷达站组建于1965年10月,1994年6月28日,被中央军委授予“甘巴拉英雄雷达站”荣誉称号。49年来,站党支部带领广大官兵大力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拼搏进取,出色地完成了对印空中警戒和军民航引导任务,以实际行动铸就和传承了“甘愿吃苦、默默奉献、恪尽职守、顽强拼搏”的甘巴拉精神。先后荣立集体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连续21年被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
为了党和国家的利益,甘愿吃苦奉献,用使命和责任架起“空中桥梁”
甘巴拉雷达站的建设发展史,是一部战胜艰难困苦的奋斗史、是一部勇于挑战极限的创业史、更是一部对党赤胆忠诚的光辉史。甘巴拉雷达站建立之初,没有路,就用最原始的铁锹镐头修建便道;没有车,就把雷达拆分后用肩膀扛上山顶;没有房,就拣来块石,垒起墙垣挡风遮雪安营扎寨;没有水,就修建蓄水池,融冰化雪。就这样,在党支部的坚强领导和团结带领下,一代代甘巴拉人凭着一往无前的大无畏革命英雄气概和“钢钎打不进,人也要扎根”的坚定信念,顽强地在生命禁区扎下了根、站住了脚。
我们雷达阵地在海拔5374米的甘巴拉山顶,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十分恶劣,空气含氧量不足海平面的一半,每年有9个月要刮8级以上大风,最冷时气温可达零下35℃。尽管这样,但广大官兵始终把捍卫祖国西藏领空安全和保障引导每一批空情看得高于一切,自觉服从部队建设需要,无怨无悔,从不叫苦叫屈,以高原般的博大胸怀,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家庭甚至生命。
长期的高原生活,让很多官兵患上严重的高原疾病,退伍或转业到地方后都饱受高原病折磨,甚至有回到内地几个月就与世长辞的。许正兵,一位来自遵义的小伙子,第一次上阵地值班,就病倒了,被送往山下住院治疗。从医院出来,又坚决要求上山,第二天,他又病倒了,可他坚决不下山,双手抓着床沿,流着泪恳求说:“让我再呆两天吧,听老兵说,挺过一周就没事了。”可到第三天,这位十八岁的战士却再也没有醒来。
“苦地方、险地方,建功立业好地方”,这是我们用以凝聚军心士气的战斗口号,也成了全站官兵的一句“口头禅”。它反映了甘巴拉人扎根雪域高原艰苦不怕苦,坚守生命禁区奋斗不止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1990年初春,一场持续10多天的特大暴风雪吞噬了甘巴拉,阵地上面临油机停转、人员断炊的艰难困境,而山下送上来的柴油和食品却被困在了半山腰。时任连长彭存礼、指导员樊华强各带一组人员,分别从山顶和半山腰挖雪开道。他们轮流换班,昼夜不停,经过三天两夜的苦战,一条1米深、10公里长的雪路,终于挖通了。柴油和食品送上了阵地,轰轰的机器声一刻也没有停息。1991年的春节,令甘巴拉官兵终身难忘。除夕晚上,大家正在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突然刮起了大风。狂风夹杂着沙土在阵地上肆虐,拍打着房顶,风一声比一声尖利,一阵比一阵凶猛,只听“噼里啪啦”一阵响,房顶上的铁皮被风揭了去,官兵们在露天的房间里冻得瑟瑟发抖。第二天下午风小些,他们用背包带拴住身子,颤巍巍地爬上房顶重新钉铁皮。春节过的如此艰难,然而雷达兵器在他们的精心维护下,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在奉献与索取之间,甘巴拉人选择了奉献;在坚守与退缩之间,甘巴拉人选择了坚守。在甘巴拉雷达站,许多官兵都曾遇到过自己有病来不及治,家中有难帮不上忙,子女出生见不到面,亲人病危回不去,多年女友“吹灯”这样的难事,但他们总是把痛苦埋在心里,默默地工作。
我们的官兵都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不是不知道长期严重缺氧对身体的危害;我们的官兵也有父母兄弟、妻子儿女,不是没想过合家团圆的欢乐。但是,我们更是一名军人,只要军装在身,报效国家就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祖国需要甘巴拉雷达站,我们就始终坚守在这个阵地上。
正因为有了雪山之巅一部部坚强的钢铁雷达,正是有了一代代雷达兵的执着坚守,飞越世界屋脊的最危险航线,才成为了最安全的空中走廊。
为了英雄旗帜永远飘扬,恪尽职守有为,用青春和热血浇灌 “荣誉之花”
1994年6月28日,是甘巴拉人永远无法忘记的日子,甘巴拉被中央军委授予“甘巴拉英雄雷达站”荣誉称号。当时所有中央新闻媒体都用大版面、显著位置和黄金时间刊发、播出我们雷达站的事迹,来自全国各地的慰问信、慰问品如潮水般涌来,来参观的人更是络绎不绝。面对巨大的荣誉和全国人民的热情关怀,我们知道这是党和人民对我们工作的一种鼓励,但更多的是一种压力和一份责任。站党支部始终把“甘巴拉精神”作为建连育人的力量源泉,定期组织官兵重温中央军委的命令、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讲述老甘巴拉人的先进事迹,激励和教育官兵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珍惜荣誉,在平凡的岗位上感悟“甘巴拉精神”,践行“甘巴拉精神”,传承“甘巴拉精神”。
在甘巴拉,“呆在山上算不上英雄,取得实绩才算光荣”。有人说,在甘巴拉这样的地方,什么也不用干,呆在山上就是贡献。但我们不这样认为,党支部号召官兵“山高标准更高、缺氧不缺斗志、奉献更要贡献”,激励我们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立业。有的同志心跳每分钟超过120多次仍然值班,有的累倒了也不下岗位,有的病重还坚持把工作干完。
雷达技师晏德忠第一次上阵地,由于缺氧直到凌晨三点才隐隐入睡,刚入睡又被冻醒,醒来后感到脸上热乎乎的,打开手电,才发现殷红的鲜血浸湿了枕头,原来是因为干燥鼻子流血不止。于是,他艰难地爬起来,用毛巾擦掉血迹,砸碎铁桶里的冰块冷敷止血,一直折腾到凌晨五六点钟,才把血止住,可仍然头昏、胸闷,不知不觉眼泪就流了出来。一天,风暴席卷甘巴拉,雷达突然没有了信号,晏德忠顶着飓风向天线阵地走去,因体力透支瘫倒在雪地里。休息片刻后,他又硬撑着爬上了天线架,一直坚持到把天线上的同轴电缆稳稳地对接。由于神志恍惚、疲惫不堪,晏德忠一下子从两米多高的天线车上摔了下来,右额撞在石堆上,血流不止,缝了好几针,留下了一寸多长的疤痕。每当别人问起来,他总是风趣地说:“这是甘巴拉留给我一生的纪念。”正是靠着尽职尽责的态度和无私奉献的精神,20年来,我们一次又一次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共掌握上报了20余万批空情,情报优质率始终保持在99.8%以上。
2010年2月,团里收到一封来自四川蓬安县的信,这是1999年退伍的老兵龙扶国写来的,他曾是甘巴拉站荣立过三等功的优秀炊事员,他的儿子龙兵在新兵连训练,恳请部队严格教育管理。龙兵以优异的成绩结束了新训生活,坚决要求到甘巴拉站当一名战士。到连队后,他被分到了炊事班,在老兵的帮助下,他的炊事技术提高很快,表现十分突出,还当上了炊事班长。他说,能到父亲战斗过的地方工作,我很光荣,我要像父亲那样做一名优秀的战士。父子两代兵,相隔22年,在同一个连队从事同一个专业。从龙兵的身上,我强烈地感受到了老一代甘巴拉人对连队的眷念,更感受到了甘巴拉精神血脉的延续和传承。
甘巴拉是一面鲜红的旗帜,高高飘扬在雪山之巅。甘巴拉又是一座革命的熔炉,锻造了一代代甘巴拉人,20年来,22人荣立二等功、94人荣立三等功、33人受到军区空军以上表彰,走出了26名团以上领导干部。
在我们的心中,5374米不仅是海拔的高度,更是精神的高度。20年来,在上级党委的关心帮助下,我们的工作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我可以骄傲地向各位领导和战友们报告:甘巴拉人甘愿吃苦、默默奉献的精神状态始终没有变,恪尽职守、奋发有为的人生追求始终没有变!
为了我们这一代军人的担当,顽强拼搏进取,用忠诚和信念放飞心中梦想
习主席在视察空军机关时指出:“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手中,我们必须承担起我们这一代革命军人的历史责任,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意识、责无旁贷的担当精神、搏击空天的凌云壮志,加快空军现代化建设步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不断建强支部战斗堡垒,注重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团结和带领全站官兵积极献身强军实践,在建设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强大人民空军的历史征程中贡献力量,为“甘巴拉精神”注入时代活力、赋予新的内涵。
2009年7月,时任中央军委委员、空军许司令员不顾高原反应,登上了甘巴拉阵地,与官兵逐一握手、亲切交谈、分别合影,饱含热泪、满怀深情地勉励我们要“强化使命责任忧患意识,做战斗的前哨、战斗的堡垒、战斗的尖刀”。首长的关怀与勉励,是我们履职尽责的不竭动力,激励着我们不断攀登新的高峰。近年来,随着自动化录取终端的投入使用,我们在狠抓传统雷情报知训练的同时,瞄准未来战场需求,突出在低慢小目标的发现、异常空情的处置以及复杂电磁环境下发现空情等方面下功夫,采取值班训练、专题攻关、任务牵引等形式,狠抓保障能力提高。
党支部始终把执行重大任务作为锤炼官兵打赢能力的“磨刀石”,坚持在实战环境中摔打锻炼部队。空军首届百名优秀操纵员、二等功臣宋臣臣,入伍以来一直在甘巴拉站,既是单位管理骨干,更是专业能手。在2012年使命行动陆空联合演习任务中,凭着过硬的专业技能,在不依托自动化设备辅助的情况下,完成数十批空情人工编批上报,受到上级领导的一致肯定。20年来,我站先后圆满完成了驻训轮训、高原试飞试航以及数十项重大任务情报保障,有27名官兵在上级组织的各类比武竞赛中获得名次,培养输送骨干60余人,19次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
有位哲人说过:倘若你爱这色彩美丽的世界,就该为这美丽的世界再添一片绿叶、一瓣红蕊。我们驻地地处藏区,民族宗教问题十分敏感,官兵的一言一行直接关系到党和军队在藏族同胞心目中的形象。每逢藏历新年、“八一”、“十一”等节日,我们都要组织官兵走访驻地藏族同胞,送医送药,宣扬党的民族政策,慰问孤寡老人,看望贫困学生,军民同唱《洗衣歌》、同跳“锅庄舞”,促进了军民团结、社会稳定。顿珠曲杰是浪卡子中学的学生,品学兼优,但因家庭困难面临辍学。站团支部知道情况后,当即和他结成助学对子,战友们纷纷捐钱捐物表达爱心,先后捐款4万余元。后来,顿珠曲杰顺利考入西北民族学院。2008年建军节,他和父母在民政局领导的陪同下,手捧“发扬美德、无私资助”的锦旗,来到了甘巴拉休整点,亲手斟满自家酿制的青稞酒,将洁白的哈达献给我们的战士。
回眸昨天,我们倍感骄傲和自豪;展望未来,我们深感任重而道远。实现强国梦强军梦,仍然需要甘愿吃苦的奋斗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战斗意志。今天我们传承和弘扬甘巴拉精神,就要自觉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到高于一切的位置,为了祖国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甘愿经受生与死、苦与乐、得与失的考验,不管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付出多么大的牺牲,都无怨无悔,矢志不渝,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任务,让“甘巴拉英雄雷达站”这面光荣的旗帜在巍巍雪山上高高飘扬,永远飘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