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图片专题>>2014年>>事迹报告会 >>正文
马俊林:根叶交融 共铸梦想
作者:云南师范大学历史行政学院讲师 马俊林      来源:中国军网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24日14:43
http://vv.chinamil.com.cn/asset/category3/2014/08/14/asset_153915.mp4
 

  马俊林同志简介

  马俊林,云南人,云南师范大学历史行政学院硕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历史学博士,雷达某旅总工程师、甘巴拉雷达站第22任站长孔维同的妻子。

 

 

  首长和同志们:

  我叫马俊林,是云南师范大学历史行政学院硕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历史学博士,雷达某旅总工程师、甘巴拉雷达站第22任站长孔维同的妻子。今天,我是作为一名普通高原雷达兵的妻子站在这里。

  我曾经读到过这样的诗句:“军人和妻子,纵隔万水千山,即便风雨兼程,依然执着相随,心魂相伴。”是啊!作为军嫂,我们承担着女儿、妻子、母亲等多种角色的责任和义务,虽然因为缺少爱人相伴,多了几分孤独和苦涩,但我们依然微笑着选择坚强,用心创造着快乐温馨和幸福梦想。

  结婚后,总有人问我:“你怎么找了个当兵的,还在西藏?”语气中充满了疑惑和不解。其实,我们的爱情简直就是神话。我和他相恋于1997年,他是空军雷达学院学员,我是武汉大学的学生。因为他的高中同学恰好是我的大学同学,就有了我们的相遇。那时,距他毕业回西藏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军校管理严格,两个月的恋爱实训中我们只见过8次面。他回西藏后,我依然在武汉继续我的学生生涯。研究生3年,鸿雁传书,几多情思。

  真正是:“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令身边同学惊讶的是,我们竟然丝毫不考虑现实问题,就这样缘定终生,未负相思意。今天想来,那是因为年轻的我们对爱的执著和纯粹,是我对他的爱里一开始就有对军营的向往、对军人的仰慕。

  2000年7月硕士毕业时,我毅然放弃在大都市工作的机会,只身一人到他的家乡云南找了份工作,默默等待遥远的他。2000年底,我们约定成婚。那段时间,西藏连续大雪,飞机停飞。心急如焚的他,只得坐汽车辗转往回赶,一路冰雪、塌方、修路,整整颠簸了8天。当他风尘仆仆终于出现在我面前时,胡子拉碴、衣衫脏乱,这哪还是我心中的男神啊!但我还是高兴得泪流满面。然而,我们刚领了结婚证,还没来得及办婚礼,紧急归队的电话就打来了。这一趟折腾下来,我们相聚的时间还比不过他在路上辗转的时间长。他默默地背上行装出发,我静静地送他到机场。几天的匆匆团聚后,又是山河阻隔,思亲路远,留下我独自度过我们的新婚蜜月。

  我11岁时就失去了父亲,特殊的家庭环境磨砺了我独立坚强的个性。嫁给军人后,我更加明白,服从命令是我们共同的天职。但是,我也有脆弱的时候。最难忘的,是婚后的两个春节。

  2002年春节,我已怀孕7个多月,他却在阵地值班,一上山就是3个月。恰逢大雪封山,山上不通电话,信也寄不到。我每天形单影只地散步,和肚子里的宝宝相互陪伴,我甚至倔强地想:没什么大不了,一切不都挺好的吗?

  大约是腊月二十八的中午,电话铃响了,我很随意地说了声“你好”,电话那头竟然是他的声音。那一刻,我的泪水像打开阀门的洪水般一泻而下。听着他在电话那头“喂、喂”地呼叫,我却一句话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哽咽、泪水搅拌在一起。那一天,我真正懂得了“无语凝噎”的含义。

  接着,电话两端是沉默、长久的沉默,直到电话完全断线。很多年后,我才无意中得知,那天他打通那个电话有多不容易。当时,阵地上只有下山的岔路口有手机信号,那儿是风口,大雪纷飞,寒风呼啸,可抵挡不住对家人的思念,官兵们就在那儿挖了一条沟,有情话家事,便蹲到沟里,用大衣蒙住头呼唤远方。

  现在想来,我还很内疚。那天他急切搜寻信号时,一定想听到我惊喜的笑声,一定很得意自己送出的这份春节大礼,一定以为我会迫不及待地跟他说积攒了一肚子的情话吧?可是,他听到的除了断断续续的哭声,就是耳边呼啸的风声……

  还有一个是2008年春节。那年,他任甘巴拉雷达站站长,没能回家。大年三十,我和母亲带着儿子清冷地守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窗外“噼噼啪啪”的鞭炮声,轰然绽放的美丽礼花,更映衬出我家的凄清寡淡。过年了,该热闹才对呀,可我的心里怎么就热闹不起来,甚至没有一丝过年的欢快呢?小品《军嫂上岛》让我看得泪水涟涟,小品中连长嫂子那几句台词就像我的心里话:“你每次回来都是冬天!你都忘记我夏天穿裙子是什么样儿!所以我今天特意穿上这裙子。可是我过不去!你就好好地看看我!你看见了吗?我好看吗?”

  看得让人心酸,心酸得让人心疼。这就是军人的妻子,这就是军嫂们的爱情。

  就在丈夫所在的甘巴拉雷达站,我就听说了许多平凡而动人的故事。老团长张太恒在甘巴拉当连长时,见战备任务繁重,把来队探亲的妻子王丽匆匆送上返乡路。然而,几天后,一份电报如雷轰顶:“妻病亡,速归”。因途中过度劳累,妻子突发心脏病永远离开了他。她本是年仅24岁的娇妻,哪怕生命注定要定格在24岁,也该在爱人的怀中静静地离去,可她是在别离中孤独离世。那时,他们的儿子才6个月。

  报务员陈远书的妻子杨素芳临盆难产,孕妇和孩子都有危险。送去医院,医生一边抢救,一边忍不住骂道:“谁是她的丈夫?太不尽心,太不像话了!”妻子听见医生的话,泪水奔涌,却还忍着剧疼为丈夫开脱:“别骂他,他在西藏当兵……”

  冷山热血,铁骨柔情。那耸立在5374米海拔高度的雷达天线,旋转着一代代甘巴拉人的理想信念和青春年华,旋转着无数执著女性无私无畏的爱情。

  作为一名知识女性,我有着对军人职业的深切认同,更有着对自己事业的不懈追求。因而,生活中就面临着更多难以想象的困难。2004年9月,儿子1岁多时,我决定报考武汉大学博士生。那段日子,每天把孩子哄睡后,我便开始挑灯夜战、复习备考。接到录取通知书后,为了不让爱人操心,我把母亲和儿子接到武汉,租房开始了求学生活。房子20多平米,简陋得只有床和炊具,我要在学习、孩子、论文之间疲惫转战。一次,孩子感冒高烧,住院半个多月,我抱着彻夜哭泣的他百般安抚,真感到心力憔悴。后来,儿子动了两次手术,他也都不在身边,我其实已经习惯了自己扛。

  博士毕业后,我到云南师范大学任教,是本科班的班主任,又是硕士研究生导师,还开有全校选修课,教学任务繁重。2010年底,年逾八旬的老公公从云南宣威老家来昆明看病,被初步诊断为胃癌。两个月里,我万分焦虑、寝食难安,一边忙着工作,一边带老人四处求医,回家还要为老人调剂饮食。当老公公最终确诊不是胃癌时,我躲到没人的地方大哭了一场。

  甘巴拉阵地我上过3次,不是因为新奇,只想亲身体会他坚守的“生命禁区”。雷达站荣誉室的每张照片、每张奖状我都细细看过,我深知这个有着辉煌历史的英雄连队不是一般的单位,因此反复叮嘱他:“你在这个位置上,一定要干好!家里的事我有办法。”

  2011年春节,丈夫在甘巴拉当站长时,我们一家三口在拉萨过年,恰逢拉萨电视台来采访。记者问了我一个问题:“结婚这些年你印象最深刻、最困难的一件事是什么?”我竟然一时答不上来。在我这个女汉子看来,所有能解决的困难,都不算真正的困难;所有能哭出来的悲伤,都不算真正的悲伤。

  想了很久,我告诉记者:“我家离学校比较远,孩子上学需要有人接送,我不能保证每天都有时间,这才是真正的困难。”说出这个答案的时候,我流泪了,漂亮的女记者也流泪了。生活中,真正考验我们的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正是这些需要持之以恒去解决的小事啊!

  儿子上学在闹市,我却要奔波一个小时去30公里外的大学城上班。孩子3年级之前,还有老人帮衬。4年级开始不久,母亲因严重腰部损伤瘫睡在床,连路都走不了,孩子的接送便成了最大的难题。我开始训练儿子自己坐公交车上学,但他才9岁多,我怎么能放心啊?我陪他一起坐公交车上学一周后,就狠下心来让他自己去学校。第一次,我远远跟着他,看着瘦弱的儿子背着重重的书包,脚下竟然透着几分力量,我流泪了。

  那天,我在QQ日志中写道:“孩子,从此你就迈开了人生的步子,开始了离我越来越远的旅程。”可是,这旅程并不顺利。有一天,我7点不到就出门去学校上班,走之前叫醒了儿子。大约8点20分,儿子的班主任打来电话,问孩子是不是病了,怎么不请假。我一下懵了,他应该早就到学校了才对呀!是不是发生了什么危险?我的心被恐惧紧紧抓住,整个人愣在那里……可我的学生已经进教室了,我只能开始上课。那堂课是我从教以来最艰难的一次,心神不宁,心口不一。几分钟后,电话又响了,我顾不得校规校训,一把抓起电话,是儿子刚刚到校了。心中的石头落地了,可我却有种想大哭的冲动!

  后来,儿子又因挤不上车迟到了多次,我不得不想别的办法。我在小区QQ群中发出拼车接送孩子的信息,又印了小广告贴在小区大门口的通知栏上,终于找到了接送孩子的搭档,这个难题才解决了。

  在和丈夫结婚后的14年里,我独自面对了许许多多日复一日、必须解决的家庭难题,还攻读了博士学位,荣获云南师范大学优秀班主任、先进工会积极分子,所指导的硕士论文被学校评为优秀硕士论文,展现了新时代军嫂的崭新形象。

  去年9月,丈夫在浙江征兵时,我左脚骨折。我觉得没必要让他分心,就独自用右脚跳着去医院拍片、敷药。家住在三楼,上下楼时,我一手撑着墙、一手拉紧扶手跳上跳下。直到3天后,爱人说他回拉萨前顺便回家看看的时候,我才告诉他脚受伤的事。他责怪我太逞强,其实我只是习惯了坚强。对于许许多多丈夫戍守边关的军嫂来说,坚强或许是她们必须的选择。在座各位的家属又有谁不是这样呢?

  如果你问我做军嫂最重要的是什么?我想说是独立,是坚强。就像舒婷在《致橡树》中写的:“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军人和军嫂不正是这样吗?仿佛分离,却又相依。我想着你的军营,你念着我的家园;我牵着你的梦,你挂着我的笑颜;你的事业,就是我的追求;你的梦想,就是我的信念。

  在这里,我想代表所有军嫂告诉军人,我的爱人,请你安心驻守边关,守卫祖国的蓝天。我会守护好家园,照顾好父母、孩子,作你的坚强后盾。让我们根叶交融、站成永恒,共铸梦想。

 
 
 

 

(责任编辑:曹亮亮)
相关图片

甘巴拉雷达站的变迁

“甘巴拉英雄雷达站”命名20周年之际新老甘巴拉人再相逢

甘巴拉阵地官兵丰富的周末生活

新兵杨雄:我是新一代的甘巴拉人

王胜全:我是服役时间最长的甘巴拉人

甘巴拉雷达站风采

甘巴拉的父子兵

老连长夏仲昌重回甘巴拉抚今追昔

英雄永在!向“甘巴拉英雄雷达站”牺牲烈士敬礼

甘巴拉雷达站官兵坚守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