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图片专题>>2015年 >>正文
国防科技大学激光陀螺团队:旋转人生 为高新武器定位  (组图:)
      来源:中国军网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15日17:55

    提起陀螺,我们会想到小时候玩的小陀螺。在国防科技大学,有这样一群用毕生精力来研制陀螺的人。他们在长达43年的历程中,研制出了一系列陀螺,为提升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些特殊的陀螺和这支陀螺团队的旋转人生。

    激光陀螺在加速度计的配合下,可以感知物体在任何时间的空间位置,被称为武器平台定位导航系统的“心脏”。

    国防科大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秦石乔:“是因为它在军事领域有重大应用价值,是世界各国国防科技竞争的制高点。没有它,武器系统就无法定位,找不到目标,更谈不上精确打击。”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许多国家投入巨资展开激光陀螺研制,美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1971年,在钱学森的指导下,由高伯龙担任课题组的负责人,开始了激光陀螺艰难的探索之旅。在国外技术封锁,只靠着对两张纸片的反复论证实验,1976年,高伯龙撰写的《环形激光讲义》成为我国在这个领域理论研究的奠基之作。理论知识有了,但具体操作时,又遇到如何给陀螺镀膜这个难题。

    国防科大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丁金星:“钱学森的话,(带了)这两页纸,上面都是英语,一个光路图。他(高院士)就根据这个,完了就白天黑夜地干,就推导这个公式,理论的计算。”

    国防科技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黄云:“如果膜镀得不好的话,也就是说最差的膜可能二三天就光了, 没光,就不称之为陀螺了。如果做得好的话,它的工作寿命可以十几年、二十几年。”

    1994年11月8日,我国第一台陀螺试验样机诞生了,使我国成为继美、俄、法之后世界上第四个能独立研制激光陀螺的国家。可是,激光陀螺的大小和尺寸又影响了应用到武器装备的速度。国防科技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激光研究所所长 罗晖 陀螺仪它要大了一寸,那整个(导)弹,它也相对来讲,给的空间就更要大。这样的话呢,整个(导)弹的成本就要增加。而且呢,它整个实用性啊,就要降低。所以说,我们一直在讲,别的国家能做到,那我们这个团队一定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就靠着这种一定要做出世界一流激光陀螺的信心,一代代陀螺人默默的奉献着。至今,参加我国第一代激光陀螺研制的老专家仍然坚持工作在实验一线,不仅传授着知识和经验,也传承着一种军队科研人员执着的职责和使命。今年已经80岁的高级工程师丁金星每天都提前来到实验室。丁金星说:“不到7点在这里,我把所有的机器都打开。打开抽真空,对真空质量也有所提高。”

    经过43年的发展,团队研制的两大系列、九种型号的激光陀螺成为应用在陆、海、空先进武器装备的关键部件,为推进我国武器装备发展和提升部队战斗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岳旭)
相关图片

广空高炮某团实弹射击集火攻击目标

济南军区某装甲旅实战条件实弹射击训练

沈阳军区某师防空兵分队夜间实弹射击 弹花宛若点点繁星

济南军区某旅炮兵分队实弹射击演练 火力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