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雷锋精神的种子——雷锋生前所在团学雷锋主题摄影展
2015年3月5日是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的日子,适逢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52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播撒雷锋精神的种子——雷锋生前所在团学雷锋主题摄影展》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隆重开幕。中国军事文化研究会、沈阳军区政治部、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联合主办了此次展览,从全国数百位摄影者拍摄的3200多幅作品中精选出来300多幅具有强烈感染力的照片。本网记者就本次影展情况对中国军事文化研究会摄影艺术中心主任江志顺进行了专访。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摄影展的创意背景和基本情况。
江志顺:2014年1月24日和3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在全国迎新春茶话会和全国“两会”期间接见了雷锋生前所在团政委吕新胜和“雷锋连”指导员谢正谊,殷切嘱托:“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你们要做雷锋精神的种子,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 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精神,既是对雷锋生前所在团的政治嘱托,更是为传承雷锋精神树立了新的目标,为我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指明了方向。
沈阳军区第40集团军工兵团,是雷锋生前所在部队。当年,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这里成长,也在这里走完了他22年平凡而伟大的人生。这支部队的官兵在雷锋精神感召下,坚持几十年如一日续写着雷锋的故事、播撒着雷锋精神的种子。去年5月,沈阳军区政治部宣传部盖旭辉邀请我去雷锋生前所在团看《雷锋——时代的偶像》第一届全国摄影展。之后,他陪着我漫步在营房里,看到该团雷锋文化氛围非常浓厚,雷锋的元素、符号比比皆是。营房里的电子屏不时播放着雷锋的视频影像;大型“雷锋墙”镶嵌着雷锋生前英姿勃勃的形象;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雷锋日记随处可见;我们走进一个个班排,战士的床头都有雷锋的画像,连喝水缸、水壶都印有雷锋的头像和雷锋日记;在出来的道边上,装饰杆上挂着官兵在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为当地群众筑路修桥、做好事、排忧解难、为当地小学当校外辅导员、给学生们讲雷锋故事的照片,感人至深;中午到了,歌唱雷锋的歌曲阵阵传来,优美动听;在招待所的墙上,书法家书写的巨幅《雷锋赋》映入眼帘,耳目一新。我顿时感到该团处处是学习雷锋的风景线,该团“雷锋化”了。我想,当前宣传雷锋精神,很有现实意义。
记者:这次摄影展的内容划分及主要特点是什么?
江志顺:展览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接过雷锋枪”、“岗位砺精兵”、“大爱润无声”、“种子遍天下”。
“接过雷锋枪”,指继承雷锋的精神。雷锋生前所在团官兵继承和发扬雷锋精神,不管在部队或是在地方,都是雷锋的传人。团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新办法和新举措,使雷锋的精神得到了代代相传。如建立雷锋纪念馆,经常学习参观;设立“雷锋墙”,时时处处看到雷锋的形象;每人都能吟诵雷锋日记;老战士走都要在雷锋像前宣誓;新战士一来,首先赠送“雷锋卡”,在雷锋像前留影;建立雷锋网站、微博;在继承雷锋“旧三件宝”(缝鞋机、节约箱、理发箱 )的基础上,建立新“三件宝”(雷锋博客、善淘箱、数字礼包光盘);继承“雷锋存折”,继续帮助有困难的人;重走雷锋路、续写雷锋日记;吟诵《雷锋赋》、设立雷锋金质奖章等。
“岗位砺精兵”,指团队官兵像雷锋那样,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状元,业务精益求精,螺丝钉永不生锈。架桥、布雷、排雷、设障等,样样精通,行行出色。在上级各种考核中、行业比赛中,常常得第一名。在信息化条件下,参加体系作战、各种大型的协同作战、立体作战军事演习中都取得了好成绩。在实现“强军梦“的目标上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大爱润无声”,指团队官兵像雷锋那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部分是体现雷锋精神的经典部分,也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写照。他们积极参加支援祖国的建设事业;随时冲锋在抗灾救灾第一线,抢救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处处做好事,时时献爱心,为群众排忧解难。在支援老挝国防施工中,在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中,把他国当成自己的国家,积极参与当地的建设,打坑道、架桥梁、修公路,努力为他国人民谋福祉;把他国人民群众当成自己同胞,献爱心,助群众。实现自己的诺言:把大爱撒向人间。
“种子遍天下”,指雷锋的精神深入人心,像种子一样撒遍天下,有的正在生根发芽,有的已经开花结果。雷锋的传人又实践着雷锋的理想和信念。在全国,雷锋式的人物不断涌现,可以说层出不穷;雷锋生前所在团官兵转业复员后,传承实践着雷锋的宏愿,不仅自己成为雷锋的传人,而且各种雷锋式的组织像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国外执行任务的雷锋生前所在团官兵走到哪里,就把雷锋精神传承到那里。向当地的群众讲雷锋的故事,宣传雷锋的文化,任当地学校的雷锋业余教师或辅导员。美国、法国、德国等20多个外国高级将领及军队和地方代表团、知名人士都前来雷锋生前所在团参观访问。
展览的结尾是雷锋的金人塑像,意境深邃,内涵丰富,发人联想。这次影展从紧握钢枪的英姿勃勃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开头,以那金光灿烂的塑像结尾,前后呼应,意味深长。
这次展览,由于版面所限,成组拼图用的比较多,还有好多照片没用上;展出的照片,是属于新闻纪实性的,很多照片是征集来的,有的拍得不一定精彩,但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献价值。该团五十多年学雷锋,照片应该很多,由于时间紧,征集得还不够。
记者:摄影展将来会进行哪些推广以获得更多的关注?
江志顺:初步想法是要去全国各地做一个巡回的展览。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展览等扩大影响力,让广大人民群众来关注我们的摄影展,获得人民群众的了解和支持。
这次摄影展总共展了六天,目前正在全国进行巡回展,先是去了广东,之后是湖南,雷锋的家乡,现在是到了昆明。巡回展主要由沈阳军区宣传部承办。雷锋生前所在团在北京办展览是一个很好的传播雷锋精神的机会,也是让大家了解该团的机会。之后我们还要做些报道来扩大影响力,并出版画册分发给部队官兵。
这次摄影展,好多照片大家都是第一次见到。在1971年的时候,雷锋生前所在团支援老挝国防建设,把雷锋精神带到了老挝。后来在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雷锋精神也都得到了很好的传播。我们要把雷锋精神一代代发扬下去,让雷锋精神发扬光大。
记者:现在有些人认为这次展览的照片有些是摆拍的,所以认定该团学习发扬雷锋精神的事迹有些夸大其词,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江志顺:此次展览的照片,大部分都是业余作者和自身团在执行任务时拍摄的,在拍摄技术技巧上存在一定的差距,确实有一部分是经过作者加工的,但它都是根据真实事迹拍摄的。你比如说,这次展览分四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是真实存在的。如该团留下来的历史照片是很有价值的,很珍贵的;现阶段学习雷锋,发扬雷锋精神的新办法,新举措都是真实的,只要到雷锋生前所在团去走一走,看一看便知晓了。所以说,该展览有的照片虽然有摆拍的痕迹,但雷锋生前所在团的事迹是真实的。
记者:这次影展的主题是撒播雷锋精神的种子,在拍摄学雷锋的集体和个人过程中,对于年轻的摄影师来说,如何才能拍好这个题材,用视觉语言讲好学雷锋的故事?
江志顺:这次摄影展,关于学习雷锋的感人故事还没有讲出来,比如说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这也是我感觉到有缺陷的地方。因为展览筹划时间很紧,有很多的雷锋传人以及他们背后的故事都没有讲出来,如果能够把这个内容做的更全面,这个展览肯定就更加好一些。我想这也是年轻摄影师拍摄雷锋题材摄影作品的一个切入点。
如何拍好雷锋这个题材,我觉得首先就是在精神上,要向雷锋同志学习,学习雷锋的奉献精神。要处理好奉献与索取的关系,奉献一定要大于索取。用雷锋精神拍好雷锋、宣传好雷锋。哪里有典型,哪里有雷锋事迹,我们即便没有报酬,也要把事件拍好,这是当前最重要的东西。
其次是,年轻人要了解雷锋,雷锋精神是什么,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起来,跟当前提倡的道德风尚联系起来。雷锋精神也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要把改革开放的思想和雷锋精神结合起来,把奉献精神和现在的意识形态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