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红军炸塌的腊子口碉堡遗迹。
“云贵川”在腊子口之战后便杳无音信,没有留下照片,杨成武曾做了较为详细的回忆:“他是在贵州苗区入伍的……作战非常勇敢,战士们给他起了个绰号叫‘云贵川’。他虽然只有十六七岁,但看上去俨然是个大孩子了,身体结实,脸上略带赭黑色,眼睛大而有神。他的汉话讲的好,但能听懂……他说,他从小在家采药、打柴,经常爬大山、攀陡壁,眼下这个悬崖绝壁,只要用一根长竿子,竿头绑个结实的钩子,用它钩住悬崖上的树根、石嘴,一段一段地往上爬就能爬到山顶……”,杨成武曾让毛遂自荐的“云贵川”在战前尝试攀爬,“那小战士赤着脚,腰上缠着战士们用绑腿接成的长绳,拿着长竿,用竿头的铁钩勾住胳膊粗细的歪脖子树拉了拉,一看很牢固,两手使劲地握住竿子,一把一把地往上爬,两脚用脚趾抠住石缝、石板,到了竿头定点,他像猴子似的伏在那里稍微喘了口气,又向上爬去……”
胡炳云
17日凌晨3时左右,连长杨信香率领第一组敢死队5名战士,以颈部白毛巾为标识,从悬崖边攀着小树摸索前进运动到桥下,一名战士在攀爬中拉断了桥肚下的横木,落入河中暴露目标,引起守敌开火。其余10名敢死队员听到枪声,在胡炳云和一排长冲到桥边发动进攻,杨信香也帅4名队员翻到桥上加入战斗,红军战士挥舞大刀与桥面上的守敌展开肉搏。战至拂晓,山后升起三发红色信号弹,黄开湘帅一、二连成功迂回至敌后,并在山腰上从守敌阵地背后发动进攻,在前后夹击之下,桥口守敌溃退。4团战士一鼓作气,占领碉堡、兵营、仓库,夺取腊子口全部纵深阵地。
聂荣臻元帅曾对腊子口战役给予高度评价“腊子口一战,北上的通道打开了。如果腊子口打不开,我军往南不好回,往北又出不去,无论军事上政治上,都会处于进退失据的境地,现在好了,腊子口一打开,全盘都走活了。”夺取腊子口的意义不仅限于夺取战略主动,此战还缴获大批粮食和1000余公斤食盐,这对刚走出草地不久的红军来说是无比珍贵的给养。
报道攻占腊子口消息的红军《战士报》
毛泽东在红军攻占腊子口后创作了举世闻名的《长征》一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度桥横铁索寒 ,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