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馆辨认邓萍遗骸现场。
青山有幸埋忠骨
邓萍牺牲时正值长征,红军指战员因条件所限,只得将邓萍草草安葬,墓地也没有留下显著的标识。1952年秋,中共遵义地委和专员公署召开会议,要求务必要找到邓萍的墓地。彭德怀元帅也始终惦念着自己的亲密战友,并在1957年夏通过贵州省委第一书记、娄山关战役中担任三军团第十二团政委的苏振华,向遵义地委书记的李苏波传达寻找邓萍墓地的指示,同时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邓萍牺牲当晚,就在红三军团驻地的街上,买了一副黑漆棺材装殓遗体,掩埋在遵义城北郊山坡。
遵义市民政协副主席朱振民等人,根据北郊山坡和黑漆棺材这两条线索,经过七、八天的走访,在遵义城松子坎一家老榨油坊里找到了老工人王华轩,由王华轩做向导指认了墓地。朱振民等邀请时任遵义会议纪念馆馆长、曾在邓萍身边工作过的原红三军团四师司令部侦察参谋、十二团作战参谋孔宪权共同开开馆辨认遗骸。
1959年,给邓萍迁葬。
遗体身着短呢大衣,铁制衣扣锈迹斑斑。大衣里面的呢制西式背心和毛线衣都已经腐朽。下装已完全腐烂,只残存两块橡胶质地的鞋底。遗骸右耳上额骨有一小孔,头骨后部后有两条裂缝。经过贵州省军区政委、与邓萍共事多年的老红军石新安最后辨认,以及现场找到的金属衣扣、腰带扣、毛衣碎片、胶鞋底等遗物和牙齿、头发、疮痕、弹痕等特征,确定是邓萍的遗骸 。1958年夏遵义党委、市政府决定在邓萍遇难处附近的小龙山上修建邓萍烈士墓,1959年初墓地建成并举行迁葬仪式。原墓中出土的金属衣扣、腰带扣、毛衣碎片、胶鞋底等遗物由昆明军区移交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位于烈士陵园的邓萍之墓。
由于当时正受到错误批判,彭德怀元帅亲笔手书的墓名“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参谋长邓平同志之墓”没有采用,使用的是时任贵州省委第一书记周林的题字“邓萍同志之墓”。邓萍墓地经过数次变迁,最终于1984年迁至遵义红军烈士陵园,成为陵园主要建筑。墓身正面嵌有墓碑,使用张爱萍将军手迹“邓平同志之墓”(彭德怀、周林、张爱萍题写墓名时正值汉字改革,平、萍可通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