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聂荣臻元帅的毛瑟M1932式冲锋手枪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魏国胜 发布:2016-09-30 15:29:17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长征中的驳壳枪:

此型号是毛瑟兵工厂的卡尔-威斯汀格在M1930基础上改进了快慢机,1932年4月获得专利,命名为7.63毫米M1932式手枪,由于所配木枪盒可装在握把上抵肩射击,也称为冲锋手枪。这款手枪生产量很大,总量可达98000余把,几乎全部出口,仅在1925-1935年十年间,向中国倾销的各式毛瑟手枪达40万支,毛瑟手枪被广泛使用,经过历次战争的实战检验,效果很好,性能可靠,成为工农红军主要的防身和作战武器。

M1932式手枪对于长征图中的红军来说,还算是一种比较新式先进的武器,该枪增设了单连发机构,使用加长的20发可更换弹匣,俗称“快慢机”“20响”,装上木枪盒后,外形和活力接近于冲锋枪,在实战中作为冲锋枪使用也比较多。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曾记述:强渡大渡河17勇士每人装备一支驳壳枪、一挺花机关、一把马刀,还有8颗手榴弹。这里提到的驳壳枪应该就是这一型号。这把手枪就是缴获陈济棠部队的,按照当时国军指挥机关惯例,卫队装备了相当数量的该型手枪。

廖汉生将军回忆录中也谈到过首次见到该型手枪的感受:过去我们的驳壳枪都是打单发的,这次缴获的20响驳壳枪既可以打单发又可以打连发,手指头勾住扳机不松,哗哗哗……20发子弹全打出去了,像机关枪一样。这是我们部队第一次缴获到20响驳壳枪,郭鹏师长高兴的爱不释手,于是成团长和余秋里政委就把这支枪送给了郭师长。在各次战斗中缴获的“快慢机”成为红军长征中的重要装备,在娄山关、大渡河、泸定桥等一系列战斗中,突击队员依靠其炽热火力,一再成功将红军带出险境。

长征中的聂荣臻: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蒋介石在红军前进的道路上设置了四道封锁线,聂荣臻率红1军团担任掩护中央纵队、军委纵队的前卫任务。聂荣臻率部先后突破国民党第一、二道封锁线,并在危急形势下,力排众议,率部抢占九峰山,突破敌人第三道封锁线,从而保障了中央纵队左翼的安全。

后来由于博古等人缺乏军事常识,没有抓住有利战机,使红军在湘江畔陷入被动。为了掩护中央纵队顺利过江,聂荣臻率部在湘江之滨与敌人展开了一场生死存亡的拼杀,在损失惨重的情况下,中央红军终于突破敌第四道封锁线。

遵义会议后,聂荣臻坚决拥护毛泽东领导,率部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摆脱了国民党重兵的围追堵截。1935年5月,聂荣臻任红军先遣队政治委员,与司令员刘伯承一起,率部通过大凉山彝族区,抢占安顺场,组织突击队强渡大渡河,接着率红1师、干部团沿大渡河东岸北上,击溃川军守敌一个旅,有力地策应了西岸红2师4团飞夺泸定桥的战斗。1935年6月中旬,聂荣臻率红1师翻越夹金山,在懋功与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会师。1935年6月下旬,在列席两河口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聂荣臻拥护中央关于北上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方针,坚决反对张国焘的分裂活动。1935年8月下旬,聂荣臻率红1师、红军大学等部为先遣队,历经艰辛,越过大草地,1935年9月上旬到达俄界,接应了中央及红3军等部队。1935年9月中旬,聂荣臻与左权指挥红4团攻占天险腊子口,并乘胜占领哈达铺,再次为红军打开了北上通道。1935年10月,聂荣臻率先遣队进入陕北苏区的吴起镇,从此结束了历时一年、行程二万五千里的长征。

1 2

责任编辑:赵阳

相关稿件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