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90年|拥抱新生活,更加多彩多姿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骆飞 发布:2017-08-01 10:53:11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新中国成立以后,解放军摄影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纷繁复杂、崭新动人的军事生活,为军队摄影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他们来不及拂去身上的硝烟,按捺不住胜利的喜悦和对新生活的热爱,在崭新的舞台尽情捕捉生动的镜头。尽管这一时期,有一些摄影工作者转到了新的岗位,甚至离开了部队,但同时又有一大批新的力量充实到军队的摄影队伍中来。安定的生活环境和丰富的军事生活,为他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广大摄影工作者还是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以主人的新姿态投入忘我的“战斗”。一大批摄影作品,犹如号角,嘹亮悦耳,高亢激越,宣告了一个崭新时代的开始,传达了以战争和建设的凯歌为基调的充满自信和乐观的音响。解放军的纪实摄影张开双臂,拥抱多彩的生活

《打谷场》胡宝玉摄

作为军事摄影记者,没有不对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感兴趣的。胡宝玉在艰险中认识了长征,也迷上了长征。尽管他在草地上采访曾被突然而至的暴雨抽打得狼狈不堪,尽管他骑马路过沼泽不幸马失前蹄,险些马陷人亡,尽管在茫茫的路上,常常饥肠辘辘……可是他记住的是那美的花、绿的草,那一座座默默躺在无人知晓的荒野的红军烈士的无名坟墓,他把一束束鲜花献给他们,同时,他也结识了一位位幸存下来的老红军战士,听到了比长征还长的故事。30年间,他竟连续8次与雪山草地握手叙说。照片《打谷场》,反映的是村民欢快秋收的场景,真实生动鲜明地表现藏民的新生活、新风貌,也流露出摄影者真挚的情感和判断,具备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1963年举办的捷克斯洛伐克国际摄影艺术展上获得银杯奖

《仰天长啸》柳成行摄

柳成行被人称为“摄影杂家”。他在创作中,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把哲理和诗情结合起来,把智慧与生活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纪实,并非简单记录,绝不是见什么照什么。解放军的纪实摄影在对解放军队伍做视觉描写中,显现出摄影者坚定的立场,流露出对被摄对象的理解和关心。

传统是登攀新的制高点的坚实根据地。新一代的军旅摄影家们继承光荣传统,使用越来越先进的“武器装备”,依托更为有利的“地形”,凭借自身过硬的基本功和较全面的文化艺术素养,创造了军旅纪实摄影的新的辉煌。

改革开放以后的解放军摄影,完全以一种开放包容的姿态,把纪实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西沙夕照》 车夫摄

车夫长期坚持深入基层,深入边防海岛,坚持为兵服务,为军队发展服务,6次穿越大、小兴安岭,8次闯进西藏高原,11次登上西沙群岛,拍摄了大量反映军队官兵生活学习训练的优秀作品。他的《西沙夕照》等,不仅记录着他的汗水和心血,更凝聚着军事摄影记者的果敢和智慧

《英雄探妻》袁学军摄

袁学军在《英雄探妻》中通过影像讲述了感人肺腑的故事,有客观直率的介绍,也有主观抒情的概括,光影深处、字里行间还留下几许回味与思考。

军队是执行特殊任务的武装集团。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军人更是一马当先。沧海桑田,更显英雄本色。当代军人的本色常常是在突发事件中显现出来的。军旅纪实摄影在长期的实践中,瞄准了突发事件,并且迅速切入,果断选择,顽强跟踪,不仅显示了形象真实的特点,而且有强烈逼人的气势。广大军队摄影工作者以极强的工作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注视时代,注视社会,注视军队这个特殊集团在每一个特殊时刻所演出的威武雄壮的活剧。

1998年长江全流域爆发特大洪水,在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98抗洪斗争中,军事记者李靖主动请缨赶赴灾区,成为解放军报第一位从北京抵达抗洪一线的记者。“5•12”汶川特大地震,他从获准到出发仅用时10分钟,第一时间抵达都江堰救援现场。为了拍摄真实感人的照片,他坐冲锋舟,挺进震中,突遇余震,颠翻落水,险些丧命。身临危险境地,面对茫茫黑夜,漫漫洪水,李靖拍摄了《生死簰洲湾》。

《生死簰洲湾》李靖摄

摄影是客观对象的真实反映,客观纪实性是纪实摄影的重要特征之一。但是它并不排斥摄影者主观的介入,恰恰相反,纪实摄影要求摄影者对所表现对象既有客观描述,又有主观评价,既有情感注入,又有理性剖析。军旅纪实摄影决不回避重要话题,比如战争,比如灾害,但它的评说是积极的,是为了鼓励人奋进、教育人成长。

早在大兴安岭扑火救灾的现场,军事记者乔天富在拍摄广大官兵奋不顾身,抢救人民生命财产之后,又拍了一幅《渎职者的责任》,记录了视人民生命财产为儿戏的玩忽职守的官僚主义者的嘴脸,旗帜鲜明,毫不留情,一幅新闻照片胜过千言万语,既有对受害民众的极大同情,又有对肇事者的深刻针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和思考。1988年,我军破天荒第一次出现了一支10多万人的文职干部队伍,这是重大的军事新闻。乔天富在采访这一重大新闻期间,拍摄了《军人决战岂止在战场》。这张照片摄自驻京部队文职干部大会,照片中的文职干部表情各异。通过对不同人的不同真情的捕捉,把五光十色的情感本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由于表现了这种特殊问题下的情感,而使得军人形象不仅打上强烈的时代烙印,而且真实可信。当年8月1日,首批文职干部将脱下戎装。这是改革的新举措,也是引起部队主体震动的大动作。它确实需要人们付出代价。留恋、酸楚、不解、遗憾……改革的阵痛将这批人推上了没有烽火硝烟的战场,要经受考验,要战胜自我。这些信息和思考在乔天富的这张照片中似乎都有了。这幅照片为解放军的摄影积累了不可多得的财富。

纪实摄影对于日常普通生活中的一些重要话题也抓住不放,比如廉政,比如抵制灯红酒绿等,但它的解说是正面的,是积极的,更多的是靠组织实施重大选题实现的。《今日南京路上好八连》(李前光摄)是摄影者在参加《上海一日》大型拍摄活动中发现的一个场景,它形象地告诉人们:时代变了,但好八连艰苦奋斗为民服务的精神没有丢。画面里流露出摄影者对官兵的崇敬和赞美。《卫戍南沙》(李靖摄)不仅把天边一群男子汉有血有肉地介绍给读者,而且通过充满激情的文章和画面,给人以情感的感染,用理性的思考开启人们心灵之窗,让读者在感动、激动之余领悟更多的人生哲理、生命真谛。《拥抱神仙湾》(王卫东摄)用镜头拥抱高原哨所,拥抱平凡战士的不平凡生活,在对官兵真情挥洒的纪实中,实现了摄影者与被摄者心与心的交流碰撞。

《国庆大阅兵》冯凯旋摄

《雪狼出击》 杨再新摄

《生命的脚步》王鑫摄

《春运卫士》刘海山摄

改革开放,八面来风,军事摄影对当代军人的把握多了更丰富的色彩。不少人把军人放在缤纷世界,放在丰富人生之中刻画、表现,使得人物形象更加血肉丰满、多彩多姿,有了更为独特的丰富性和立体感。李刚的《最后的军礼》和张雷的《告别战位》发掘了军人在特定时空的内在情感,把握了军人作为普通人而必然具备的依依惜别之心之情,既有“大江东去”的豪迈,更有“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让人观之怦然心动

军队是执行特殊任务的武装集团。当代军人的本色常常是在军事行动、突发事件中显现出来的。军旅纪实摄影在长期的实践中,瞄准了突发事件,并且迅速切入,果断选择,顽强跟踪,不仅显示了形象真实的特点,而且有强烈逼人的气势。广大军队摄影工作者以极强的工作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注视时代,注视社会,注视军队这个特殊集团在每一个特殊时刻所演出的威武雄壮的活剧。

《最后的军礼》李刚摄

《告别战位》张雷摄

岱天荣的《一往无前》、吴苏琳的《怒射》、章汉亭的《碧海挽弓》用心捕捉振奋人心的瞬间,豪气冲天

《一往无前》岱天荣摄

《怒射》吴苏琳摄

《碧海挽弓》章汉亭摄

王松岐的《跨越太平洋》用超广角饱览海上编队乘风破浪,展现“天外来客”的一往无前的雄姿和环球同此凉热的胸怀。而《翼下西沙》(牟健为摄)则用特别的角度,书写了军人的豪情,说出了军人爱祖国爱人民的心声,同时也凝聚着摄影者的情感和思考

 

《翼下西沙》牟健为摄

《神舟飞天》黄增光摄

军旅纪实摄影在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启迪人生、激励斗志、弘扬正气、针砭时弊的“教科书”,是追随时代拥抱生活的见证人

 

责任编辑:宣琦

相关稿件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