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沙场的智能“信息眼”

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作者:刘健 陈凤霞 孙兴维 发布:2019-04-09 09:44:59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火线救护组使用的“腕带式智能腕表”

单兵配搭的“单兵战救智能腕表”

在战场上,战术末端“最后1公里”是交战最激烈、伤亡最集中的地区,也是抢救伤员最关键、信息交互最困难的地域。如何提高单兵战救信息化装备保障能力,确保战士受伤后无论倒在哪里,都能得到精准高效的救援,是横亘在战场救援保障工作面前的一道难题。

2005年,我军启动以单兵呼救腕表为战场伤员呼救信息源头的战时卫勤保障信息系统研制工作。经过多年努力,解放军海军第905医院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我军首款多功能单兵战救训练智能腕表。

让伤员搜救“换挡提速”

隆冬时节,皖北某训练场,一场开辟通道演练正在紧张进行。突然,一阵爆炸声后,一名战士被“炸”倒地不起,他立刻通过佩戴的单兵战救训练智能腕表发出紧急语音呼救。很快,火线抢救组搜救智能终端和后方保障终端屏幕上出现红色求救信号,伤员姓名、当前位置、伤部伤势、自救互救、处置方式等信息滚动呈现。随后,战救态势系统图显示,离伤员呼救地点1公里外的前线抢救组正快速接近红色求救信号点……

这是单兵战救训练智能腕表战场应用的一幕。据科研团队带头人连平教授介绍,这款单兵战救训练智能腕表具备多种功能,包括单兵标识验证、作战统一授时、北斗卫星定位、自组网通信、语音智能呼救、伤员位置标定、人体脉率监测、战救态势显示、电子罗盘、语音指令作业、战地心理疏导和一键销毁等。这些功能并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根据不同战场战救需求设置。比如,智能腕表可根据战地搜救需要随时切换多类型电子地图,帮助战地军医对搜救区域所见情景目标进行分辨判断,迅速标注定位和上报目标位置。再比如,智能腕表融合语音智能呼救技术,手部受伤的士兵无需手动操作,通过语音发出指令,智能腕表即可自主完成呼救、定位以及自动语音播报,大大提高战救保障效率。

2018年某训练基地,一场实兵实装联勤保障演练正在举行。按导演部指令,野战医疗队派出两辆装甲救护车前往3公里外集伤点接应伤员。装甲救护车出发不久,导演部战救态势系统接收到由救护组军医佩戴的智能腕表上传的一系列行动数据,包括两辆装甲车当前行驶速度、抵达位置等,根据这些数据,态势系统很快测算出装甲救护车到达集伤点和返回医疗队的准确用时,比计划时间提前4分钟。随后,导演部及时将救护组行动态势分发集伤点和野战医疗所,并同步下达伤员护送和接收准备指令,战场救护速度得到提高。

让综合保障及时精准

战术末端单兵战保信息生成、传输与共享一直是困扰各国军队战场救援与保障行动的难题。单兵战救训练智能腕表不仅使战士生命得到及时救援,还打通了战地保障信息传输通道,使后方及时掌握前方物资消耗和战损情况,确保战场综合保障精准及时。

在某部一次训练中,一名战士提出:要是我们晕倒了,无法手动呼救怎么办?一句话让科研团队意识到在腕表中设置昏迷伤员自动呼救功能的重要性,从而解决了危重伤员自动呼救上报的难题。

在一场后勤装备能力训练中,作战分队向某一高地转移途中,5名战士不幸“触雷”,身上多处受伤急需加压止血包扎。此时单兵急救包用尽,卫生员急救背囊内的止血粉、止血带也已告罄。无奈之下,医生撕剪衣物,利用布条对出血肢体进行临时加压止血,但效果并不好。在训练复盘总结会上,一名战士提问:“如果今天这一幕发生在真实的战场上,我们靠什么救命?”简短的提问,点到的是后方对前线物资消耗情况实时掌握并提供及时精确保障的现实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能否建立稳定可靠的信息传输链路。

早期的智能腕表不具备较大数据量信息交互能力,只有改版升级网系性能才能满足这一要求。研究团队很快对其进行技术升级。升级后的智能腕表实现单兵间、单兵与保障机构间稳健的组网通信,满足了后方保障机构对前线人装物资状态的实时感知,有效引导精确足量保障行动的全面展开,在近几场演训中,单兵战救训练智能腕表发挥了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赵阳

相关稿件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