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军人风采>>学员风采 >>正文
空军指挥学院外军留学生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组图:)
作者:特约记者郭凯 董震刚      来源:中国军网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17日14:43

外军留学生在参观现场 董震刚摄

   

    本网11月6日南京消息 11月6日上午,来自巴基斯坦、泰国、土耳其、巴西、沙特、伊朗、马来西亚、印尼等46个国家的军事留学生与10支来自空军各基层部队的中方学员一起,走进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凭吊60多年被日军屠杀的30万中国同胞。

    记者在采访现场了解到,此次纪念活动让每一位参观者都有诸多感触,这些来自不同国家、头顶不同国徽的军人们,步伐是那样的沉重,当他们穿过长长的铺满鹅卵石的悼念广场的行人通道,解说员那句“请参观者不要踩踏人行匝道旁的鹅卵石,因为它代表的是在那场浩劫中失去生命的英灵”给参观者以强列心灵震撼。只见学员们心情沉重地随参观人流一步一驱前行,谁也没有多话,只有解说员与同传翻译缓缓的语调在大厅回响。来自突尼斯的学员阿代尔少校后来通过翻译告诉记者,他与妻子随着参观者往里走的那一刻,他感到展厅里那刺刀与狰狞的面孔、残瓦断砖与单薄身影搅得他的心愈绷愈紧,他说他知道这每一张照片、每一件实物的后面,都承载着那段痛苦历史的悲哀。

    一个数字,一段历史,一段揪心的过去,在深嵌入墙壁上的“300000”几个大字下面,来自空军航空兵某团飞行参谋长、中方学员刘锐,情绪稍显激动,他说这个数字对他来说太熟悉也太凝重,这是中国人永远都抹不去的伤疤,他说那些残忍的事实,已经深深的扎痛在每一位瞻仰者心灵深处,这些因素给原本就很昏暗的展厅增添了一层悲戚色彩,使那一幕幕血腥的屠杀场面永远定格在相框里,成为人们最凄惨的回忆。

    纪念馆内的灰黑色调和馆外雨后的阳光形成鲜明对比,外军留学生们通过讲解员讲解和大量图、文以及视频资料等,让他们在这里认真了解了这段他们过去还不太清楚的历史,而一直穿行于他们中间的记者也了解到了部分留学生们的参观感受。

    来自缅甸的飞行教官昂名特通过翻译找到记者,他郑重地说:“日本理应向中国人民道歉!”当他知道至今为止日本政府依然不承认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和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时,他表示如果日本能真诚地对伤害过中国的人民道歉,也许还有可能会为日本在世界上赢得更多的尊重。

    在展厅的那块1937年12月13日日历牌前,来自泰国飞行安全中心的领航主任苏拉帕特中校表示,这是他第一次知道南京大屠杀,他说中国可以加大宣传力度,政府也可以更多地通过制作各种世界语言版本的纪录片、专题片或影视剧等形式,争取多一些热爱和平的国家电视台播出。巴克特少校,这位非常豪气的军人,是哈萨克斯坦航空飞行大队副大队长,他说在欧洲,几乎每个人都知道二战时德国的纳粹行径,历史上他们也有过不友好,但现在他们很认真地承认历史并进行反思,这样他们依然可以成为朋友。“我们应该从战争中学到教训,更应该尽一份力促进国与国之间的友好交流与和平共处。”越南学员淡春安坦诚地表述道:“之前我并不知道这段历史,没想到这次战争中死了这么多人,这不合理,我感到很难过。”来自苏丹的飞行员斯迪哥中校说:“我认为军人的责任是去促进各国友好交流,而不是去发动战争,我们崇尚和平。”

    许多人走到拉贝伏案疾书的雕塑前停步不前,他们被拉贝日记中那句话所吸引:“可以原谅,不可忘却”,纷纷与拉贝合影留念。当他们来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出口处,看到门口挂着的那个大钟时,都伸出大拇指表示赞同,他们说钟上面铸就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两行大字,就是要今天的人们永远记住和平,不要战争,历史的悲剧不要再重演了。(特约记者郭凯报道)

(责任编辑:岳旭)
相关图片

百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证言公布

“日本青年摄影师镜头中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摄影展

丹麦女王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为和平树培土浇水

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30万 人数确凿铁证如山

油画《屠.生.佛--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照片墙

铁证如山 中国各界敦促日正视南京大屠杀史实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

对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日本战犯审判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万人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