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打到哪儿,电话就架到哪”,那年他和突击队在最前线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史利鹏 袁浩翔 发布:2018-08-01 16:03:20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我和军队的不解之缘】
 

“八一”建军节前夕,武警忻州支队定襄中队官兵到驻地革命老兵家中走访慰问,陪他们唠家常,聆听他们讲过去的故事。(袁浩翔摄)

“我是一名电话兵,我先后参加了70余次战斗,仗打到哪儿,我们就把电线架设到哪儿。我们工作战斗在最前线,每次战斗都是和突击队在一起,确保电话从前沿阵地传送到指挥所……”历经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定襄县革命老兵范福生用略带颤抖和沙哑的口音讲述着那段炮火纷飞的岁月。

范老人解甲归田已近六十载,红色的岁月无疑是他88岁人生中最为艰苦也最为精彩的一段。他给战士们介绍着四枚沉甸甸的军功章,斑驳的锈迹不禁让人们联想到共和国始建的光辉岁月,佝偻的身躯,患有青光病的眼疾,耳朵也聋了不少,就是这么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让现场每一名参加看望慰问活动的官兵都肃然起敬,敬佩不已。

在中国革命血与火的考验中,三晋大地无数英雄儿女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无畏、百折不挠、艰苦奋斗,铸就了以“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右玉精神”“大寨精神”为代表的老区精神,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社会发展无私奉献。追寻先烈的足迹,立起奋进的标杆,关键在于深入挖掘基因密钥。武警忻州支队定襄中队党支部充分挖掘“红色基因”宝库,广泛汲取“红色文化”底蕴,深入探寻驻地红色资源,始终站在维护核心的政治高度筹划部署和推进主题教育落实。

7月29日,该中队党支部主动联系地方乡镇,对驻地的革命老兵进行走访慰问,官兵们为革命前辈带去一些简单的慰问品,主动帮老人打扫庭院,为他们修剪指甲,陪他们唠家常,聆听他们讲过去的故事。就像范福生老人讲述的一样,他们曾七天七夜在没有粮食供给的极端条件下,硬是突破敌人的包围圈。战斗异常惨烈,岁月也许淡化了他对敌人的仇恨,但并没有让他忘记作为军人保家卫国的天职。讲到战争的残酷,老人都情绪激昂,布满沟壑的双手忍不住地颤抖,谈到年轻的战友们一个个倒下,长眠于异国他乡,老人的眼角也泛出了泪花……

该中队党支部组织官兵走访慰问驻地老兵,旨在从这些身边革命英雄的切身事迹汲取强军动力,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官兵们在老兵家中细致观看每一张图片,认真参观每一件实物,用心聆听每一个故事,都深深为革命前辈殚精竭虑、前仆后继的崇高精神和巨大勇气所感染,在不知不觉中将红色基因注入了自己的血液,在潜移默化中构筑起精神家园里的“红色堡垒”。

正如官兵代表郑剑所说:“老兵们震撼人心的红色故事和革命史诗,涤荡了我们灵魂,拷问了每一名官兵的初心和使命,更加坚定了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人民军队维护核心、听从指挥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在范福生老人的家里,官兵们发现了一个年代久远的茶杯,上面印有中国人民解放军代表团赠送的字样。这是范爷爷最宝贝的物件之一,几十年过去了,茶杯也被修修补补了很多次。同样宝贝的物件还有他抗美援朝归国后在秦皇岛拍摄的一张军装照,范爷爷的老伴儿介绍说,范爷爷年轻时随部队走南闯北十余载没有回过家,特别是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近三年音信全无,这张军装照就是她当时心中的定心丸。笔挺的军装,硬朗的眉宇,胸前闪闪的军功章,这张军装照记录范爷爷最帅气的样子。范爷爷的老伴儿赵奶奶又给大家拿出一张军装相片,同样自豪地介绍说,这是我外孙,今年已经当兵五年,在西藏,是一名汽车兵!黑白与彩色两张军装照,见证了这家人相隔六十年将军旅梦、强军梦传承的事迹,范爷爷年轻时奋血浴战解放的土地,而今由自己的外孙守护祖国的边陲。听了老奶奶的介绍,现场的官兵们不由自主地鼓起了掌……

从范爷爷家出来,和老人一家告别后,官兵们列队齐步回到营区。在路上,战士们的步伐更整齐了,歌声更嘹亮了,一个个的眼神也更加坚定了。战友们相互约定,等范爷爷89岁生日的时候,再来看望他,给他过一个部队的集体生日。

(史利鹏 袁浩翔摄影报道)

1 2 3 4 5

责任编辑:李煊

相关稿件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