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后)和马刚强在检修发电设备。杨邦照摄
正午时分的苏丹达尔富尔,烈日当头,士官王磊和马刚强正在为维和营地北侧的一个净水集装箱通风。“这里面至少有60℃,最热的时候根本进不去人!”马刚强边说边打开箱门,一股热浪喷涌而出。
“水电兄弟”,是战友们对这对水电修理工的亲切称呼。10年前,怀揣报国热情,他们一起从甘肃定西报名参军;8个月前,追寻和平梦想,他们同时入选我第15批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工兵分队。
把营区的角角落落当作维和战位,把水电管线看作维和战线,王磊和马刚强用责任心和使命感守护着战友生活的点点滴滴,践行着出征时许下的铮铮誓言。
入驻任务区5个月来,高温干旱是常态。为保障营区的用水用电,兄弟俩克服自然条件艰苦和配件稀缺的困难,坚持每日巡检。加班加点修护营区基础设施,更是常有的事。
擦去滚落的汗珠,王磊指着眼前的压力阀管脚说:“没有它,净水集装箱就不能工作,大家就喝不上干净的水。”他俩整整忙了一上午,终于加工出了新零件,换掉了老化的零件。
“水电兄弟”热心肠。除了水电维修,营区内的各色杂活,俩人也有求必应。
“浑身被晒得滚烫,但他们干活一点都不含糊!” 回忆起两兄弟为炊事班操作间更换房顶的情景,炊事班长胡子叶显得有些内疚,“后来才想到,给哥俩放在桌上的冰棒,到他们下来时,早就化成水了。”
原来,连日的沙暴使炊事班操作间房顶严重变形,两兄弟主动请缨。烈日下,攀爬在锈蚀的铁皮房顶上,如同在烙铁上。两个多小时的高强度作业、冒着手被烫伤的危险,他们将原有的150组紧固螺钉全部拆除完毕,为屋顶的换新工作打下了基础。
官兵形容,“水电兄弟”为大家服务“热情如火”。
营区篮球场要加装灯柱,这可难坏了大家,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营区一遍一遍地走,集装箱一个一个地看,我们找了四五天,终于在废料堆里找到了原材料。”除锈、铣削、焊接、喷漆……一周时间,两兄弟便“创造”了四根单长8米、重达250公斤的灯柱,并顺利完成安装作业。他们还在营区正中架起了一根中央灯柱,这个“新地标”也成为官兵心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手脚利落、配合默契、心思缜密、别具匠心……越来越多的战友开始不吝赞美之词,为两兄弟的无私付出点赞。
“人生总有遗憾,但我从不后悔。”没能见证女儿的出生,王磊心里一直充满愧疚。如今孩子已经快4个月大了,王磊自豪地说:“她将来可以骄傲地告诉别人,‘我出生时,爸爸在苏丹执行光荣的维和任务!’”
“水电兄弟”正是我维和官兵的缩影。不忘初心,他们的工作看似平凡,却肩负捍卫和平的光荣使命;不负重托,他们坚守战位,携手汇集起重建和平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