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今天是第6个国家扶贫日,也是第27个国际消除贫困日。
打赢脱贫攻坚战,人民军队勇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军和武警部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扶贫战场攻坚克难,屡创佳绩。从帮扶产业发展到改善基础设施,从提升医疗健康水平到协助推进教育扶贫,人民子弟兵因地制宜、精准发力,把脱贫攻坚当作一场硬仗来打,通过多领域多形式的帮扶行动,在脱贫攻坚战场谱写鱼水新篇,彰显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
葡萄熟了农家乐
——辽宁省阜新军分区以产业为牵引五年帮扶三个村脱贫
■鲍明建 中国国防报记者 安普忠 乔振友
车新村葡萄产业园。肖建勇摄
2014年起,辽宁省阜新军分区牵头帮带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大巴镇车新村,探索出“集团化帮扶、合作化发展、企业化经营、市场化带动”的脱贫攻坚路子,仅用3年就使车新村整体脱贫。此后,该军分区又将这个思路应用到帮扶西大巴村、二门得力村上,实现5年内带动3个村脱贫致富。
找准产业拔“穷根”
“车新村全村443户1583人,建档贫困户203户,贫困人口708人,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2014年初,军分区刚与车新村结对时,镇领导的介绍句句扎心。
精准扶贫,关键在于精准。只有找准“病根”,才能拔掉“穷根”。调研中,军分区领导发现,车新村缺乏特色产业,祖祖辈辈靠天吃饭。他们请来农业专家,发现车新村土壤特别适合葡萄生长,决定推广冷棚葡萄种植这一“投资少、收益快”的致富项目,让贫困户入股合作社,确保贫困户年年有分红,家家有收益。
没想到,这一设想却被村民泼了“冷水”:没见过冷棚,不会整;不懂技术,不敢整;没有销路,卖不出去可咋整?“种葡萄不像种高粱、苞米,卖不出去喂猪猪都不吃,到时候都送你家去!”一个村民把这话直接撂给了村党支部书记白金山。
如何转变村民观念?军分区领导挨家挨户搞宣讲,讲党的富民政策,讲产业项目的好处。2014年7月,军分区组织村民到辽宁灯塔市一家冷棚葡萄种植大户考察,恰巧赶上客商上门收购,一斤10.5元,平均亩产4000斤,毛收入高达4.5万元,去掉建棚成本收入3万元。看到这阵势,村民动心了。当年,军分区帮建的300亩的冷棚葡萄产业园区顺利建成。
第二年,葡萄喜获丰收,更多村民加入进来。如今,车新村的葡萄种植面积已2000多亩,一跃成为东北数得上号的冷棚葡萄生产基地,号称“千亩冷棚葡萄第一村”。
车新村脱贫了,“车新模式”成功了。军分区的扶贫攻坚路却没结束。阜新市委、市政府看好这支攻坚力量,车新村这边还未脱钩,又把西大巴村、二门得力村托付给了他们。
军分区领导经过调研发现,西大巴村的土壤更适合种植葡萄,于是便将“车新模式”直接复制过来,并让两个村结成对子。从种植到扣棚,从管理到销售,有了车新村的帮助,西大巴村顺利脱贫。二门得力村坐落在山沟里,缺乏土地资源,军分区领导听取专家意见后,决定带领村民发展特色养殖业。大巴镇党委书记赖德泉告诉记者,经过几年交往和观察,赖德泉书记从军分区官兵身上真切地感受到人民军队爱人民的优良传统,就把全镇贫困散户的扶贫款全放在二门得力生态养殖合作社,让他们搭上军分区的扶贫“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