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父亲坚实的爱:好男儿,去南沙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 发布:2019-10-28 09:27:32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所谓“硬核”父亲,说的是对子女成长起着独特的、积极的、不可替代作用的父亲们。

在边关军人中,一定会出现这样的父亲。其实,父爱的“硬核”,不是指有力量的外表,说一不二的强势风格,或者强大的个人实力,而是应该有着更多的内涵。

严厉、暖心、乐观、向上、朴实、充满正能量……那应该是影响子女一生、滋养了一种家风的一种爱,是将忠诚、奉献融入血脉并传承延续的一种爱。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一个南沙守礁军人家庭,体味他们一家三代戍边卫国的家风与传承。

请关注今日《解放军报》的报道——

好男儿,去南沙——“硬核”父亲坚实的爱

■周 越 赵 建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黎友陶

所谓“硬核”父亲,说的是对子女成长起着独特的、积极的、不可替代作用的父亲们。

在边关军人中,一定会出现这样的父亲。其实,父爱的“硬核”,不是指有力量的外表,说一不二的强势风格,或者强大的个人实力,而是应该有着更多的内涵。

严厉、暖心、乐观、向上、朴实、充满正能量……那应该是影响子女一生、滋养了一种家风的一种爱,是将忠诚、奉献融入血脉并传承延续的一种爱。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一个南沙守礁军人家庭,体味他们一家三代戍边卫国的家风与传承。

——编 者

高考后,姜超(后排左一)与爷爷姜佐臣(后排左二)、父亲姜光鸿(后排左三)留影

半个世纪前,姜佐臣的立功受奖证书

姜光鸿在南陲战场留影

今年国庆节前夕,眺望南海的姜超

驻守永暑礁的姜超,守着眼前的海。

(照片由本人提供)

夜深邃,南沙永暑礁,海潮轻拂,仿佛连沙滩也在享受此刻的宁静。

南沙永暑礁守备部队某部助理工程师姜超,刚走下值班战位,就带着3名技术骨干讨论起新装备的操作。就在几小时前,新装备暴露的问题令姜超心急如焚,一向精益求精的他,怎能让问题“过夜”?

来南沙任职已有5个多月了,姜超已然爱上了这里,他下定决心要将全部身心融入这片深蓝的海。

本来,姜超所在部队驻守繁华沿海一线,他却执意选择了为祖国守卫南沙永暑礁。他的青春选择,源自父辈的支持和理解,更源自一种家风的传承——好男儿,保家卫国去!

选择两难,老兵父亲姜光鸿说——

好男儿,守卫祖国寸土不丢

春节过后,年逾五旬的姜光鸿手机响起,电话那头,儿子姜超亲切地和他说着话。

姜光鸿了解儿子,他心里一定是装着事啦!依着姜超的个性,他和父亲说话一般都是开门见山有啥说啥,不会寒暄这么久。

知子莫如父,这位父亲没有猜错。

为了拨打这通电话,一连几天,姜超拿起电话又放下,反复斟酌思量着:“爸,南沙守备部队选调干部,我的条件正好符合,我想去报名……”这句话,姜超说得艰难,他怕家人为自己担心,更怕得不到父亲的支持。

军校毕业,姜超就被分配到南部战区海军某部担任助理工程师。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作为军人的后代,作为在军校读书时成绩名列前茅、军事素质过硬的优秀生,姜超对自己的要求更严,相对于同龄孩子也成熟得早一些。

从军校到军营,一路走来,军旅生涯中成长进步的每一步,姜超都会和父亲商量。姜超的脾气,做父亲的是了解的,“这孩子就是倔……他的脾气像我。”聊起姜超的成长,曾是一名老兵的姜光鸿,眼神透着欣慰。

姜超生来倔强,打小要强。2013年军校毕业,他因成绩优异被跨军种分配到了海军,面对陌生的岗位,姜超从头学起,主动向身边战友请教,很快成为单位的技术能手。毕业第二年,他就被评为优秀基层干部。

这几年在基层历练,姜超一直在奔跑和冲刺……战友们佩服他不服输的钻劲、韧劲,送他一个美誉“刚哥”。只是这一次,从沿海城市到艰苦的南沙工作,从得心应手的舒适环境到一个陌生的新平台,“要不要对家里人说?”姜超纠结许久。

“我的选择是:南沙,南沙,还是南沙”。从姜超的语气中,姜光鸿已经听懂了儿子的“决定”,但作为父亲,他必须提醒姜超守礁责任之重。“南海是战略要地,守岛不是过日子,守的是国土。吃苦咱不怕,但紧张的战备任务,靠的是更专业的技能,你准备好了吗?”

姜超果敢而干脆地说:“去接受锻炼,像您一样卫国戍边。”

1986年,姜光鸿入伍到了原成都军区炮兵部队,年轻时的训练刻苦是出了名的。一年后,他随部队开赴边境前线,在此后的战斗生涯里,他受过伤、救过战友,跟随部队经历了一次次战役……

那些硝烟中的往事,也成为姜超年幼时最喜欢听的“爸爸的戍边故事”。至今回想,姜超的内心依然波澜起伏。

此刻,静静听着姜超的解释,这位老兵父亲既欣慰又激动。想起自己当年奔赴前线的激情,他不再犹豫——“姜超,好男儿应该有干事业的一颗红心!好男儿,守卫祖国寸土不丢,为祖国站岗光荣。爸爸支持你!”

就这样,经过考核选拔,姜超来到南沙永暑礁守备部队某部,很快就开始崭露头角。

那阵子,适逢部队列装新装备,在高温高湿高盐环境下的装备保障是一大难题,姜超带领战友迎难而上,想方设法查阅资料,很快摸索出一套方法。他还利用休息时间编写新装备保障流程,为战友留下宝贵的装备保障资料。

又是一个周末,与姜超通完电话,姜光鸿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记忆中的战火渐渐散去,离开部队也已多年,看着儿子在南沙岛礁历练成长,他感到莫大的欣慰。

南疆起战火,老兵爷爷姜佐臣说——

国不安,何来家宁

从西南边陲的炮火中走来,姜光鸿深知,祖国安宁、人民幸福需要有人来守卫。“到南沙去!”姜光鸿坚信,自己支持儿子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就像当年父亲鼓励自己,为保卫祖国到血与火的前线去一样。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西南边陲战火纷飞。姜超的爷爷姜佐臣,坚决鼓励儿子姜光鸿参军入伍。

其实,这位在解放战争中失去双眼的老兵,比任何人都需要儿子留在身边尽孝。但他的态度坚决:祖国的和平安宁更需要你。

1947年6月,刚满20岁的姜佐臣加入第四野战军。在随后的两年多里,他跟随部队从东北转战广州,数千公里的奔袭,一路急行军一路战斗,时刻面临生死考验。

受伤来得突然。1949年,在解放广州的一场战斗中,一颗子弹从姜佐臣的左眼穿过右眼,击穿了他的眼球。

一瞬间,姜佐臣失去知觉,不久,他再次醒来,下意识地用手捂住血肉模糊的双眼,只感觉鲜血涌出……战友搀扶着姜佐臣,坚持到战斗结束。回到后方,医生紧急为他进行了手术,姜佐臣才得以幸存。

到了部队,姜光鸿训练刻苦。新训结束,他参加团里组织的新炮手比武一举夺冠,被评为“神炮手”。后来,姜光鸿所在部队即将开赴前线。由于父亲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伤残军人,他本可以不用上前线……但姜光鸿19岁的心早已飞到边陲,他两次找到连队指导员递交“请战书”,他说,父亲送他来部队就是要上战场的,怎能临阵退缩呢?

一次夺取某高地的战斗中,我进攻兵力受到敌人强大的火力阻击,姜光鸿所在部队奉命对敌实施炮火打击。

炮火硝烟中,姜光鸿和战友迅速出击,不断瞄准、射击,一发发炮弹飞向敌方阵地……战斗结束,作战英勇的姜光鸿荣立三等功。

3年多的战斗岁月,姜光鸿经历大小战斗数十次,西南丛林温度高、湿度大,他和战友们艰苦奋战、不顾生死……那段经历成为他一生的宝贵财富。离开部队后,姜光鸿经常对儿子姜超说,穿上军装无上荣光,一辈子能有戍边的经历值得一生珍藏。

“国不安,何来家宁?”正是秉持这个信念,姜佐臣“狠心”送儿子姜光鸿到前线。

回想起当年的战斗情景,姜佐臣心潮澎湃,他这样告诉已经考上军校的孙子姜超:“当了兵就要不怕牺牲、吃苦,要甘于奉献。”

一个家庭,三代从军一脉相承——

忠勇家风,背后是家国情怀

离开部队,姜佐臣和姜光鸿父子二人的情怀不变。

共和国成立前夕,双目失明的姜佐臣选择离开部队。他谢绝了组织安排的工作,回到老家务农。虽然,此后半生过着清贫的生活,姜佐臣却从没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他对子孙们说:“组织给我们的优待已经很多了……”

20世纪90年代初,边境硝烟消散,姜光鸿所在部队从西南边境撤下来。就像当年父亲一样,他也选择回到家乡——“父母在家需要有人照顾”。后来,靠着在城里打工的积蓄,姜光鸿在城里安了家,一家人过得平淡却幸福。

到了姜超这一辈,立志成为一名军人,就是他打小的人生理想。

2009年,姜超如愿考上军校。那一年,身患重病的姜佐臣到了弥留之际。

当姜超含着泪,把考上军校的消息告诉病榻上的爷爷,姜佐臣挣扎着点头,脸上浮现笑意……

姜超在军校新训期间,爷爷走了,他没能送爷爷最后一程……

走近这一家人,记者深深感受到,这个家庭的忠勇家风,是流淌在血脉中朴素的家国情怀。

姜超的奶奶徐光琴是在组织的安排下,为照顾战斗英雄而嫁给爷爷姜佐臣的。

姜佐臣双目失明,他的生活起居、家庭的里里外外,全靠姜超奶奶一个人。两位老人的坚强和勤劳,也教育和影响着他们的子孙后代。

姜超的妈妈陈建群,也是看中了姜光鸿是一名退伍军人,看中了他在战火洗礼中锤炼成的坚强性格,以及正直、实诚的为人。

如今,姜超也成了家。结婚前,妻子刘利了解到他们一家三代从军的家风,感动之余更有仰慕。“你做国的栋梁,我做家的脊梁。”后来姜超驻守南沙,夫妻二人常年两地分居,刘利给予了丈夫最大的支持。

姜超告诉记者,在选择去南沙前,他和刘利刚刚结束两地分居没几天,“刚刚团聚又要分离,自己打心眼里觉得亏欠妻子。”

在南沙守下去,如今是姜超和刘利这个小家庭的共同目标。孕育好下一代,是他们的另一个共同目标。在姜超心里,父辈传承到他这一辈的家风,必须传承下去、积厚流长……

责任编辑:杨晓霖

相关稿件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