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我代表祖国丨赴马里维和医疗队员战火中抢救战友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韩坤 高庆德 高建栋 发布:2019-10-29 08:57:10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2016年5月,作为一名军医,我来到了西非马里维和战场。在马里,除了常年高温酷热、沙尘频繁和蚊虫肆虐,战乱造成的贫穷、落后与混乱更是随处可见。然而,第一次直面真正的考验是到达任务区第5天的那个夜晚。

“2号哨位报告,不明地方车辆强行闯卡,请求支援!”这是哨兵申亮亮向其所在工兵分队发出的紧急报告,也是他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当地时间5月31日20时50分许,恐怖袭击车辆撞上防护墙前翻落地,并迅即燃烧起来,随后爆炸,十几米高的火球腾空而起,巨大的冲击波和无数碎片瞬间使工兵分队大部分营房和装备受损。

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详细报道——

在马里维和战场,亲眼目睹战友申亮亮壮烈牺牲,亲自为受伤战友包扎伤口,让我真正体会到和平的意义——

战火中抢救战友

■中国第4批赴马里维和医疗队员 张杰

张杰(左一)在手术中。郑洪通摄

2016年5月,作为一名军医,我来到了西非马里维和战场。在马里,除了常年高温酷热、沙尘频繁和蚊虫肆虐,战乱造成的贫穷、落后与混乱更是随处可见。然而,第一次直面真正的考验是到达任务区第5天的那个夜晚。

“2号哨位报告,不明地方车辆强行闯卡,请求支援!”这是哨兵申亮亮向其所在工兵分队发出的紧急报告,也是他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当地时间5月31日20时50分许,恐怖袭击车辆撞上防护墙前翻落地,并迅即燃烧起来,随后爆炸,十几米高的火球腾空而起,巨大的冲击波和无数碎片瞬间使工兵分队大部分营房和装备受损。

远在七八公里外的我维和医疗分队,在得知遇袭消息后,第一时间为前出医疗组做前接伤员准备。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最佳的抢救时间就像沙子,使劲握在手里却还是不停掉落,队员们心急如焚。医院外,装甲救护车轰鸣着,前出医疗组已准备完毕,等待出发的命令。

“中国二级医院,中国二级医院,装甲救护车已到达医院门口,车上有伤员,请做好抢救准备!”对讲机里传来急促的声音。医疗区主任贾哲闻声冲出板房,向救护车跑去,只见全身缠着绷带的警卫分队班长李涛被抬了出来。

“到家了,战友!”医疗分队领导安慰重伤战友。李涛很快被推进手术室,另一名重伤战士司崇昶和其他4名伤员也先后被送至维和医院接受治疗。

“医生,战友们都送到医院了吗?”工兵分队一名受伤战友躺在担架上,抓着我的手问道。我轻轻揭开浸满鲜血的纱布,鲜血还在往外流。

我用纱布压着伤口,握着他的手说:“都在接受治疗呢,放心!”我明显感觉到他颤抖的手放松了一些。可是,我的心却像撕开了一个裂口。

那一夜,看着和我们一起跨越万里为和平而来的战友申亮亮壮烈牺牲,几名重伤的战友还在抢救,我真正体会到战争的残忍、和平的无价。维和战友们对于“维和就是参战,危险就在身边”实战观念的认识也更加深刻。就如医疗分队队长毕光远所说,这个平均每21个小时就会发生一起袭击事件的地方,就是战场,而我们就是战地军医。

在这里,暴恐袭击随时可能发生。

2017年1月18日9时许,突然一声巨响,震得我的耳朵嗡嗡响了一阵。由于事先接到通报今天有实爆演习,所以大家并没有太过警觉。正当大家议论动静怎么这么大时,屋内急促而尖利的警报声响起,屋外的直升机轰隆作响。

“所有医务人员马上引导就诊患者进入掩体。”我们很快得知,到我们营区直线距离仅400米的一处武装营地遭遇汽车炸弹袭击,造成该营地百余人死伤。接到准备接收伤员的命令后,我马上回到诊疗区。

数分钟后,装甲救护车呼啸而至,送来一名血肉模糊的受袭人员。我们查体发现他头上有两个贯穿的孔洞,身上到处都是蜂窝状的血洞。后来得知,遇袭现场更为惨烈,汽车炸弹在人群中爆炸,到处都是碎裂的尸块、淋漓的鲜血。

诊疗区工作仍在紧张有序进行,对讲机中不时传来“时刻待命”的通知。军人和医生的警觉性告诉我:要时刻保持战斗状态。

马里战火的洗礼,于我而言是人生中一段宝贵的经历。我知道,在马里,我们身处实实在在的战场,进出的每一台车、每一个人,都可能是恐怖组织的伪装;在马里,条件越是艰苦,和平越是难得,就越能激起军人的血性;在马里,我们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精湛过硬的技能和真诚无私的行动,践行对祖国的承诺,为饱受苦难的马里人民撑起一片和平的蓝天。

(韩坤、高庆德、高建栋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杨晓霖

相关稿件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