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真正的英雄。向英雄老爷爷致敬!”网友“书虫”在浏览了《百岁老兵陈训杨复员后深藏功与名 连亲孙子都不知道他的故事》的新闻后写下了这样一条评论。
一个秘密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相信很多人在读了老英雄陈训杨的故事之后都会发出同样的惊叹,他从战火硝烟中走来,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复员返乡后,却把用鲜血换来的赫赫战功当成“不能说的秘密”埋藏在心底,直到六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才有机会从尘封已久的往事中触碰一位抗战老兵的赤胆忠心。
“想想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友,一个个都倒下了,我还能活着,成了家,生了儿子,我哪有颜面到处对别人宣扬呢?” 在陈训杨老人的心中,失去战友是无法言表的伤痛,能替他们多看一看这太平盛世已是最大的幸运,沉默是他最自然的选择。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是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初心与坚守。
一碗面
“那碗面吃得好香哟!”党和人民军队给予少年陈训杨的温度,像一团火苗点亮了他内心萌芽的信仰之光,懵懂的青年看到了一条追求美好和光明的道路。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一切——在这个“凭什么?为什么?”常被人挂在嘴边的年代,陈训杨为年轻一代上了一堂关于对信仰的亲身示范课,他的一生就是对守初心担使命最好的注解。
一只眼
和所有安静慈祥的老人一样,我们看到的陈训杨满含笑意不疾不徐,如果不是那只深陷、坍塌的左眼眶,可能没有人会把他和70年前那一次次残酷惨烈的战斗联系在一起,也不会有人知晓这是一位在“渡江战役”“解放江山”等战役中屡获战功的老兵。
很多网友感慨道,“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老英雄戎马一生的战斗故事感人至深,也如同历史的回响,提醒着我们决不能忘记祖国强盛与人民富足是多么来之不易,决不能忘记那些曾经以及正在为今天的美好生活负重前行的人们!
一座坝
陈坝根、陈坝英、陈坝凤......老人给子女起的每个名字里都有一个“坝”字。兴修水利,利国利民,脱去军装后的陈训杨投身水利建设,在乡亲们口中,他是兴修水利大会战的一员猛将。
岗位变了,作风没变;身份变了,担当没变。打仗和修水库这两件事,每一件都是陈训杨家国情怀最纯粹的表达。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陈训杨每一次选择的背后,都是他对事业的忠贞不渝,是他时刻以共产党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不邀功请赏、不躺在功劳簿上,坚守初心、甘于奉献,始终没有停下来的前进脚步。
一件军大衣
都说军装是军人的皮肤,陈训杨有一件入朝参战时发的棉大衣,至今被他视若珍宝。这件大衣,包裹过他刚出生的儿子、孙子,还有重孙……老人无法忘怀那段烽火岁月,也希冀革命的火种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我自己的外公曾经也是抗美援朝的老兵……”“我老公的爷爷也是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很多网友都留言说老英雄的感人事迹让他们想到了自己的父辈。远离鲜花和掌声,回归平静的生活,究竟还有多少无名英雄选择了沉默,我们无法知晓。他们的故事或许就此尘封在历史的长河中,但是当我们仰望浩瀚的星空,一步一个脚印地踩着脚下这片热土时,我们仿佛能看到他们如星辉般闪耀的灵魂,看到他们为追寻理想和信仰而献出的生命,感受到他们和共和国的心脏一起跳动的脉搏。
英雄不会消失,英雄从来就不曾消失。
人们总说,五星红旗是用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的。没有他们的前赴后继、流血牺牲,就没有今天的和平发展环境和改革发展成就。战旗猎猎,迎风飘扬,地动山摇,旗帜不倒,老英雄舍身忘我的精神不能磨灭,开拓拼搏的壮举必须铭记!